返回书页

晚清古董之墓靴风云

关灯
护眼
第263章 百年风云(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兰芳十九年,即公元1795年,罗芳伯病危。

临终前,众人围聚在罗芳伯身旁,他们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担忧和迷茫。

在这个关键时刻,众人纷纷向罗芳伯询问关于继位的重要事宜。

罗芳伯躺在病榻之上,尽管身体虚弱,但他头脑依然清醒。

他缓缓开口说道:“我们漂泊海外,历经千辛万苦,共同努力,才有了今日的成就。我怎么敢有丝毫的私心呢?

在此,我恳请各位能够推举出真正的贤能之士来接替我的位置。”

众人纷纷询问谁才是贤能之人,可以担此重任,此时罗芳伯推荐了江戊伯,并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和推崇,最终公推江戊伯接替自己的位置。

罗芳伯并不是为了个人权力,而是真心希望能够找到一位合适的领袖,继续带领大家前行。

兰芳二十年,江戊伯正式继位。

江戊伯最初担任的是茅恩兰和营功爷这两个职务,他身材魁梧,高大威猛,而且武艺精湛,身手不凡,以其强大的力量而声名远扬。

1800年,江戊伯返回中国,阙四伯继位。

阙四伯自其继位以来,坤甸的土人纷纷反叛,四伯多次作战均未能获胜。

1804年,江戊伯归来复位。

他亲自率领着众多兵丁一路浩浩荡荡地抵达了冒顿黎乌这个地方,并按照预先制定好的战略计划,在港口附近安营扎寨、设立营帐。

当地的土着居民们看到他们强大的军威后,都被吓得惊慌失措、纷纷选择不战而降。

从此以后,无论远近的那些土着居民们,都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嚣张跋扈、肆意妄为了……

江戊伯任职八年,确保了此地的不法之徒彻底收敛。

此后的三十余年,兰芳共和国安享太平,无任何不法之徒滋扰之事。

1812年,江戊伯去世,次年,众人推举宋插伯继任。

宋插伯虽然功名事业没有很突出,但是能维持国家太平。

1821年,宋插伯去世,众人推刘台二继位。

兰芳四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824年,荷兰人抵达坤甸,设立公班衙。

刘台二被荷兰人封为兰芳大总制甲太,负责以坤甸河为界,划分公班衙与兰芳共和国的地域。

根据条约规定,双方不得侵犯对方领土。此外,巴达维亚总督曾召刘台二至吧城,再次确认其兰芳大总制甲太的地位,并签订三色字合约,明确地界划分,确保双方互不侵犯。

然而,刘台二却误解了这份条约的内容,他竟然错误地升起了荷兰国旗,并将自己视为荷兰的附属国。

这份条约实际上是用三种颜色的文字写成的,其中包括汉字、巫来由文以及荷兰文。

而那面所谓的“三色旗”,其实就是代表着荷兰国家的旗帜。

这一系列误会导致了局势的混乱和紧张,也让人们对刘台二产生了质疑。

兰芳共和国自成立成立以来,领导人罗芳伯、江戊伯、阙四伯、宋插伯等均被称为太哥。

当刘台二担任兰芳共和国首脑时,公班衙开始介入治理,并任命刘台二为兰芳共和国甲太大总制。

刘台二被降封为甲太,自贬身份,已不再是唐朝总长,时人以玛腰、甲必丹、老大等名号称之。

同时,本厅副头人和本埠副头人也纷纷请求封为甲必丹。

自此以后,各地如新港、停喃、沙拉查、喃吧哇八阁亭、淡水港、坤甸、新埔头等地也设立了公馆,并选举甲必丹。

当时,所有的钱财归公班衙管理,而各马饷务则由兰芳共和国负责。

1837年,刘台二去世,众人推举古六伯继位。

1838年,古六伯继位。

1842年,受兰芳共和国管制的土着万那土人反叛,六伯战败,众人迫使六伯辞去大唐总长职务。

兰芳六十七年春,公众推选谢桂芳继位。

谢桂芳曾经在武库担任要职,其才能卓越非凡,备受刘台二的赏识和器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