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穿越明朝,我开局就离京就藩

关灯
护眼
第26章 膨胀才是土木堡惨败原因(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朝堂上群臣相同的劝谏却怀着不同的目的,大部分出发点是大明内部派系斗争。

此时的瓦剌对王明王朝尚构不成威胁。

以兵部尚书邝埜,侍郎于谦为首的劝谏是建立在双方军事实力之上的。

当时大明现役军神成国公朱勇也只是随成祖第六次出征大漠。

大军行至中途朱棣身体不适即班师回朝,基本没有任何实质战斗发生。

之后朱勇在战术理论上颇有建树,像这样的将军已经是大明王朝为数不多有战斗经验的中流砥柱了。

随朱元璋和朱棣身经百战的老兵已经回家养老,之后他们参加的北京保卫战给他们军事生涯画上百战不败的句号。

一句话概括就是,此时的大明军队,外强内干,将领已经很久没上过战场了。

而瓦剌则常年保持与鞑靼部的斗争战争经验非常丰富,高下立判。

只是,朱祁镇没看到这点,久居皇宫的他快要憋坏了。

他要学他的曾祖父朱棣,亲率大军纵横驰奔,横刀立马,扬大明帝国之威,建不朽之功勋。

朱祁镇并不莽撞和无知,他期望的是一场快速兵不血刃的胜利。

毕竟在之前的20年间瓦剌见明军都是不战而退,不做纠缠。

朱祁镇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就集结好粮草辎重,亲率30万精锐三大营出征,并有20万农夫一起出征。

按照古代战争经验准备30万大军这种量别的粮草辎重至少需要半年,沿行军路线沿途设置兵站补给大军辎重。

朱祁镇之所以能短期准备出发,是采取了非常规手段。

随行的20万农夫是赶着自己的骡马驮着大军粮草一同行军。

这样会给大军的补给造成很大困难,毕竟这20万农夫和骡马一路上的消耗也是一笔惊人的开销。

这也是土木堡之战朱祁镇率军五十万亲征的由来。

实际上,朱祁镇的准备根本就没有一个月,从下达命令到集结出征,一共用了三天时间,距离受到也先入侵大同也只有五天。

也就是说,朱祁钰要是晚穿越过来一天,就见不到朱祁镇,要据守京师了。

而所谓准备,不过是每个士兵发白银一两、衣服一身、鞋两双、炒面三斗。

朱祁镇并不是莽撞和无知,他期望的是一场快速兵不血刃的胜利。

毕竟在之前的20年间瓦剌见明军都是不战而退,不做纠缠。

瓦剌入侵不为颠覆大明王朝,是为了劫掠弥补在贡马事件中的损失。

可朱祁镇不知道的是,瓦剌太师也想的可不止是要回贡马事件的损失。

瓦刺部在太师也先的带领下,分四路向大明帝国发动了进攻。

也先想要借此壮大自己部落,除掉脱脱不花,成为瓦剌大汗。

此时的也先已经统一了鞑靼、兀良哈,彻底统一了蒙古三部,成为草原霸主。

他有了这么强的军事实力以后,必然要向外扩张,南下进攻大明就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

无论借口是什么,只要有机会,也先就会倾全力南征。

贡马事件不过是也先入侵的一个借口罢了。

而大明军队也不是朱瞻基时期耀武扬威的强师,更不是朱棣时期打得北元屁滚尿流的无敌之师。

朱祁镇还沉浸在祖辈的强大中,以为大明皇帝御驾亲征,瓦剌就会吓得抱头鼠窜,立马投降。

朱祁镇亲率三十万精兵,向敢于犯边的瓦刺,猛虎搏兔般的扑过去了。

没想到猛虎没有扑向兔子,而是一下子扑到了泥沼里。

朱祁镇不听从经验丰富的将领们,让王振指挥大军。

王振膨胀了,不仅想捞财,还想捞滔天战功,以名留青史。

王振虽然在宫中这些年也耳濡目染一些,但真到了战场上毫无章法可言,还不听劝。

在王振的指挥下,明军一步步落入了也先提前设置好的埋伏圈——土木堡。

三十万大军彻底崩溃,六十余位随驾亲征的大臣战死,土木堡变成了人间地狱,

王振被护卫将军樊忠在乱军之中,用手中铁锤捶烂了脑袋。

朱祁镇没有像败兵一样四散奔逃,而是安静地在纷乱的战场上坐下来,保持着大明皇帝的尊严,等待着命运的裁决。

最终,朱祁镇被赛刊王和他的部下擒获。

也先高兴坏了,瓦剌人的世仇抓住了,要杀要剐都随自己的意。

杀了太容易了,一刀了事。

但后果却很严重,等待瓦剌的将会是明帝国疯狂的报复。

朱祁镇之所以会败,是他太相信自己,太相信王振,不相信随军将领。

也先早已派人潜伏在各处,随时能够掌握明军的动向。

也先正是利用了朱祁镇和王振的自我膨胀,才能取得土木堡胜利。

要是朱祁镇不膨胀听从将领们的,王振不瞎指挥,说不定惨败就是也先。

瓦剌大军被他一分为四出击各处了,人数差距在那,明军再不堪,只要指挥得当,就算拿人堆,也能耗死也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