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关灯
护眼
第869章 新的发动机测试平台(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尤其是一些穿着空军军装的同志,眼睛里面都在冒光。

8吨多的载荷是什么概念呢?

相当于挂着一架歼7在飞。

华夏空军目前装备的体量最大的作战飞机是轰6D,也只有9吨的最大载弹量而已。

实际因为没那么多挂架,所以最多的挂载方案也就是5-6吨。

而如今一架战术飞机甚至都能拿出同等水平的能力……

搁在过去属于完全不敢想象的事情。

看着眼前这架张牙舞爪,甚至流露出些许杀气的飞机,负责规划鉴定任务的几名代表突然觉得,自己设定的鉴定方案似乎还是有点保守了……

……

尽管仪式是在盛京举办的,但设计定型鉴定本身却要以镐京为中心开展。

毕竟试飞院就坐落在这里。

再针对不同的环境,分别前往海拉尔、日喀则和陵水等几个典型气候下的机场完成部分科目。

所以,鉴定任务正式开始之后的第二天,一行人便分了几个批次,和参与试飞的三架飞机一起,转移到了镐京。

常浩南本人其实已经有一阵子没到过这里了。

这次过来,发现阎良机场跟几年前相比,已经有了不小的区别。

至少远处的塔台,还有跑道设施,都明显能看出来经过了翻新。

一架涂着试飞员彩色涂装的伊尔76运输机,正停在不远处的地方。

机身侧面刷着“760”三个黑色数字。

而如果仔细看的话,还能发现这架飞机跟普通的伊尔76不同。

它只有三台D30KP2发动机。

左翼内侧位置,是一个形状明显不同的吊舱。

身为重生者,常浩南当然知道这架飞机的身份。

属于华夏试飞院的760号飞行试验平台。

作用和过去用图16改的086号差不多。

但相比于只能把发动机吊在机身下方的086号,这架上单翼的伊尔76显然空间更大,甚至能支持吊载GE90这种米直径的巨型发动机。

并且也能在机舱内安装更多的测试设备。

只是在常浩南的印象里,这架飞机上一世是在2004年才被华夏购入,2005年才转移到阎良的。

现在提前了5年,对于他这个航空动力集团的高层管理来说,显然是一大利好。

所以,一直到走下飞机,常浩南的视线都还不自觉的在往那个方向瞟。

在停机坪上接机的,是刚刚继任不久的试飞院副院长兼试飞员学院院长,黄炳辛。

也是执行歼轰7和歼8II首飞任务的飞行员。

虽然到常浩南重生过来那会,他已经到了48岁的飞行年龄上限,因此二人此前并未打过交道。

但在前者重生之前,这位试飞英雄的事迹早已解密,还曾经去给他们做过报告。

所以名号还是听过的。

“您好,黄院长。”

常浩南快步走到黄柄辛面前,和对方握了握手:

“久仰大名了!”

后者还没来得及开口,就被这番热情搞得一愣:

“常总……之前就听说过我?”

这个年代,哪怕是在航空系统内部,对试飞员的宣传也不是很多。

如果没一起参与过项目,那相互之间不熟才是常态。

“当然,歼轰7和歼8II两个项目我虽然没赶上,但它们的后续型号我都有幸参与,从前辈们口中听到过。”

常浩南只用了寥寥数语,便拉近了初次见面的二人之间的关系。

“那我也算是有幸了。”

黄柄辛表面上一脸平静,不过能以前试飞员的身份被一眼认出来,心里还是爽的:

“可惜了,我要是再晚出生个四五年,估计歼轰7A的试飞我也能有机会参与……”

“……”

其实刚才一见面的时候,黄柄辛就注意到了常浩南不断往远处瞄过去的眼神。

因此,在一番寒暄之后,他主动提出带后者过去看看。

“这应该是新的飞行试验平台?”

常浩南来到760号机的机头附近,这才发现其主翼内侧的短舱其实是空的,只是一个两头通透的筒子,或许是用于配重的:

“之前好像从来没听你们提起来过……”

“没错。”

黄柄辛点了点头,然后回答道:

“去年航空动力集团成立的时候,您不是说过,计划要在涡扇10核心机的基础上研发一种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么?”

“当时我们就考虑,老的086平台测试涡扇10原型机的时候,空间就已经非常极限了,再加大涵道比,无论如何都装不下。”

“所以为了不给你们拖后腿,我们去年特地从格罗莫夫试飞院买了一架伊尔976测量平台,然后委托伊留申进行翻新,之后改装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就上个星期才刚刚到位。”

“也算是给你们一个惊喜吧……”

(本章完)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