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关灯
护眼
第869章 新的发动机测试平台(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这种挂载,非说是展示动力系统的性能,虽然也扯得上关系,但还是有点勉强。

核心还是结构设计的进步导致载荷能力上升,以及飞机本身的死重降低。

导致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抠出来的三吨的载弹量。

达到了9吨。

当然,作为占据了挂载绝大部分重量的KAB1500KR,其实是不太适合给一架单座战斗机去使用的。

大多数电视制导武器需要全程人在回路对弹药进行控制,极少数具备图像匹配能力的,也只是在最末端可以降低一下人的负担。

所以对于单座机来说,飞行员就只能把飞行交给自动驾驶系统,然后自己专心盯着多功能屏幕控制弹药。

训练的时候这当然没什么,但是实战状态下很少有可以这么安逸的时候。

尤其是华夏空军的作战想定中,对手普遍都有很强,或者至少也是可以一战的空中力量。

想到这里,常浩南向旁边的刘高卓问道:

“刘总,歼11B的双座型号,你们有没有相关计划?”

上一世,从歼11A到歼11B到歼11BS,每一个子型号其实都承担了不同的技术验证功能,算是小步快跑的研发方式。

所以在最后搞出了个外形和歼11BS相似,但属于集大成者的三代半战斗机歼16。

但如今的歼11B,除了航电系统还停留在世纪之交这会的平均水平以外,其它部分已经完全是三代半的形状了。

甚至于在设计的时候,就已经给换装更大功率、更高发热量的雷达和飞行计算机留出了电力以及散热余量。

等相关设备研发到位,直接换上去就行。

所以,在此基础上搞个双座型,就可以直接当作正牌的多用途战斗机来用了。

“你是说歼11BS?”

刘高卓神秘一笑:

“当然有。”

“不过,歼11BS,我们就不打算搞成和苏27UBM完全一样的的型号了。”

“哦?”

对方想要卖关子,常浩南也乐得配合:

“详细说说?”

苏27UBM,也就是苏27SM对应的双座版。

根据协议,苏霍伊和601所共同完成了改进版单座型的开发,歼11B和苏27SM之间只有部分机载设备存在不同。

不过,合同中并不包括双座型。

当然原理上讲,两者之间不会有很大的差别。

无非是加高座舱和尾翼,并且在飞控层面对过载进行稍大一些的限制。

但显然,刘高卓是准备来点花的。

“大的变化肯定不会有,毕竟还要考虑到部队使用过程中的易维护性。”

刘高卓回答道:

“但我们准备在歼11BS上使用侧杆操纵,只是暂时还没想好是激进一些,前后都用侧杆,还是前座不动,只把后座改成侧杆。”

这确实不算是个伤筋动骨的变化。

尤其是在翼面控制和发动机控制都实现电传化之后,操纵杆发出的其实是电子信号,所以单从技术上讲,搁在哪其实都无所谓。

但对于人的体验来说,差别就会很大。

设计良好的侧杆,如阵风,可以让飞行员获得全方位更舒适的操纵体验。

而设计不太好的侧杆,比如F16,就是妥妥的高手向操纵,萌新杀手,以至于被迫增加了双座教练型的比例。

“另外就是,常总。”

稍微停顿了一下之后,刘高卓继续道:

“你们航发集团,有没有在涡扇10基础上搞矢量推进技术的计划?”

“这個……”

常浩南没有马上回答,而是低头思索了片刻。

对方问的是航发集团。

但他作为总规划师,又是涡扇10的总师,在这件事上不说是一言堂,但至少也有一锤定音的影响力。

“只能说这是目标之一,但是还没有相关的明确时间表。”

最终,他还是给出了比较保守的回答:

“即便这一轮鉴定结束,涡扇10A/B两个基础型号也只是完成了设计定型,对于我们来说,当务之急还是准备生产定型,尤其是把良品率和产量给提上去。”

“刘总你之前不是也为这个事专门去京城找过我么,性能再好的产品,也得能保证产量才行……”

“……”

极限载荷状态下的飞机,本来也做不出什么花样丰富的飞行动作,能维持平飞和最基本的机动性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而且,最大挂载和最大载油是无法兼备的。

就算是歼11B这样的重型战斗机,航程方面也会捉襟见肘。

所以,这次飞行展示也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

飞机绕着北陵机场,在众人视野范围边缘徘徊了几圈之后,便重新出现在跑道尽头的上空。

从常浩南的角度可以看到,飞行员在进场之前还特地放掉了一部分燃油,以保证最大降落重量不超标。

即便如此,降落的时候,主起落架的液压结构也几乎被压缩到极限。

甚至常浩南通过望远镜,都能看到机翼微微颤抖了抖……

同样是用掉了大半条跑道的长度之后,飞机才缓缓停下,然后驶入滑行道。

又过了几分钟,才最终停在停机坪上,距离仪式举行位置不远的地方。

这下子,其它手头没有望远镜的人,也可以清晰地看到飞机下面的惊人挂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