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西施的传说之浣纱遗梦

关灯
护眼
第七十章 子贡妙计解死结(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子贡告别田成子,又马不停蹄南下来到了吴国都城阖闾大城。

此时的吴国正在调兵遣将准备伐越,举国上下厉兵秣马,杀气腾腾。

吴王夫差一听到孔圣人的得意弟子子贡来访,同样不敢怠慢。夫差的志向比田成子远大多了,田成子只想着“代齐而王”,做一国之主,夫差却是想做天下霸主,号令天下诸侯,你田成子就算心想事成做了齐君,也得听他的号令。夫差的人生目标大,要求着圣人的地方当然比田成子更多,所以更想聆听子贡的谆谆教诲。子贡亲自来访,机会实在难得。他命令自己的侄子王孙骆带着国家仪仗队到阖闾大城郊外隆重迎接,而后自己站在王宫门口静候大驾光临。

子贡享受着诸侯般的待遇,等闲人应该头重脚轻,忘乎所以起来。但子贡不敢也不能,那边田成子大军驻扎在恩师的祖国,虽然说好了不能横行霸道,只等着吴军一到就打败仗,可是田成子这人太贪婪,说不定见财眼开,悄悄把鲁都曲阜给端了,先发一笔不义之财再说,那可就全功尽弃,白忙一场,回到家一定被老师责怪一番,必须不辱使命,尽快挑起吴国和齐国间的战争,防止夜长梦多。所以子贡一见夫差,也顾不上寒暄,首先发话,他说道:“在下有幸能拜访贵国,一路行来,只见行道之人操刀负戈、面带杀气,且成群结伙、行迹匆匆,不知国中发生了什么大事?”

夫差装出一副无奈的受害者的样子,苦笑着回答道:“敝国不幸,和断发纹身、不知礼仪的越人为邻,真是麻烦多多。最近接到探子密报,越王勾践狼子野心,深山练兵,想要对敝国不利。如此忘恩负义之徒,不得不教训他一下。这不,夫子来之前,寡人已经下了动员令,准备起兵伐越。”

夫差明白孔圣人和他的弟子们推崇的是王道,而非霸道。王道讲道德,随便以强凌辱乃是大忌,所以为了取悦子贡,争取得到圣人的教诲,夫差尽量装作是受害者的样子,好像毁人家园、夺人妻子、出兵伐越都是他的不得已之举。

子贡连连摇头,说道:“人人都说吴人身处东海之滨,孤陋寡闻,在下一直不信。吴人乃是周朝太伯之后,后代子孙个个知书识礼,睿智英纵,丝毫不孙色于中原文明之邦那班纨绔子弟。当年你的叔祖父延陵季子更是个大圣人,到我们鲁国观赏过礼乐,对各国礼乐的点评精彩绝伦、震惊天下,连恩师孔夫子也五体投地,曾经亲自向他请教过丧葬之礼。恩师曾经说过,吴人不简单,身在草莽,心怀天下,这是一个极有前途的诸侯国,是我大周朝的明日之星。可是今天在下游历贵国,又听了大王的一番话,顿时感觉非常失望,吴人原来果然如此,眼光短浅,故步自封,只图眼前利益,忘却肩负的不朽使命。失望啊!令人失望!这不是我想象中的理想之邦。”

子贡运用的是言谈技巧中的捭阖术,一捭一阖,有扬有抑,若赞若骂,夫差从来没有和这样技巧高超的言辞专家接触过,顿时心惊肉跳起来,他还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受子贡如此责备。只好虚心请教。

夫差站起来,对子贡再次行礼,说道:“不知寡人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还望夫子明示。寡人早年丧父,失于调教,夫子的指点就是长辈的指教诲,寡人一定牢记于心。”

子贡见夫差一脸诚恳,知道自己的捭阖术有效果,夫差已经集中注意力聆听自己的分析,只要他肯听就好,接下去一定会接受自己要表达的观点,于是用语重心长的口气说道:“大王有雄心壮志,一心想成为天下霸主,重振周朝,甚好!既然有这样的理想,就该放眼世界,时刻关注天下发生的大事件,然后择机而动。怎么能被一些家长里短的闲事分心呢?”

夫差一脸迷惑,说道:“夫子说的很对。寡人确实有称霸天下、重整周朝之心,也很想择机而动,可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知机会在哪里?还望夫子明示。”

子贡说道:“现在天下诸侯见已经发生了一件天大的事件,齐人伐鲁,万乘之国的齐国侵犯千乘之国的鲁国。不知大王作何感想?”

夫差说道:“这是齐鲁两国间发生的战事,他们之间的事

与我吴国何干?”

子贡冷笑道:“不见得吧!现在齐国的执政田成子野心不小,一心想重整齐桓公的霸业,听说大王也有称霸天下之心,那么以后和大王争霸天下的必然是齐人。田成子现在伐鲁,是在为争霸天下做准备。大王想过没有,一旦齐国吞并了鲁国,鲁国的土地、人民、军队、战车都归齐人所有,齐人的国力将大增,对大王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齐人伐鲁对大王有没有关系?有道是:王者不绝世,霸者不强敌。大王一心想称霸,难道连这样的基本常识都不懂吗?”

“王者不绝世,霸者不强敌”,是当时社会上流传最广的一句至理名言。那意思就是王者仁义道德为先,施人恩德,决不能做断子绝孙的坏事;而霸者就不一样了,以力压人,对敌人应该毫不留情,决不允许敌人任意扩充势力、增强实力,以免威胁到自己的霸主地位。

春秋后期,周天子式微,不能号令天下,天下诸侯群龙无首,无所适从。因为政治制度的崩塌,导致思想领域的混乱。倒底是用王道治理天下还是用霸道治理天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当时有许多知识界的精英人士看到了这里的市场很大,出头机会很多,纷纷开始研究王道和霸道,着书立说,争着想做“帝师”。集社会精英人士研究一番,最后因为孔圣人的横空出世,他的影响实在太大,以致破坏了正常的学术争论氛围,竟然最后没有定论,究竟是该走王道还是走霸道。本来按照大多数学者的见解,该走霸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自然规律,而且实际上有几个先知先觉的诸侯王也真是这样做的。可是圣人不许,孔圣人薄今好古,怀念着周文王、周武王还有周公旦时期天子大行王道的美好时光,不惜逆势而动,周游列国提倡王道,实在是害人不浅,难怪四处碰壁。

春秋末期,王道早就是明日黄花,只有霸道才方兴未艾,这是历史趋势,作为圣人太不负责,怎么能在政治制度上玩诗情画意?政治制度是实实在在的东西,需要有人一丝不苟去执行,半点浪漫不得。因此这个时候出现了怪现象,那些拿不定主意的诸侯王说的是王道,干的是霸道;或者一会儿干霸道,一会儿玩王道。连他们自己也搞不清,天下思想界一片混沌。只有那些顺应时代潮流、有独特主见的诸侯王才不会上圣人的当。

吴王夫差应该也算是明白人之一,他从来就不信什么王道,只图霸道。

夫差怎么可能不懂得““王者不绝世,霸者不强敌”这句话的深刻指导意义?正因为太了解这句话包含的深意,才让他如坐针毡。

如果任凭齐人吞并鲁国,不就是“强敌”吗?让自己的对手齐国变得更强大。

如今的齐人正在扩充自己的势力,第一个受害者固然是鲁国,但千里之外的吴国遭受的损失或许更大,因为已经威胁到了吴国称霸的百年大计。

要不是子贡及时提醒,梦寐以求的称霸大业很可能因为坐山观虎斗而功亏一篑。夫差很震惊,蓦然间对手下那班大臣产生深深的失望感,特别是伍子胥和伯嚭,有违自己的厚望。伍子胥、伯嚭是前朝老臣,托孤之臣,在吴人眼里宛然就是“帝师”,可是两位“帝师”不务正业,只纠结于个人恩怨,没有大局意识。齐鲁大地局势陡变,吴国有切身利益,怎么来提醒自己的不是这些臣子,而是远在千里之外的他国贤人子贡呢?

夫差震惊之余变得焦躁不安,子贡的话点在夫差的痛处。夫差最怕有人跟他争霸!尽管他自认为个人素质优秀,英雄盖世,霸主非他莫属,可是争霸乃是国与国的较量,与个人素质、个人魅力关系不是太直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