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西施的传说之浣纱遗梦

关灯
护眼
第九章 男人的战争4(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伍子胥痛心疾首于阖闾之死,心无旁骛,没有弄清楚伯嚭的真实用意。其实,伯嚭这话救伍子胥一命是其次,真正要救的乃是自己的小命。大王阖闾战死,要是依法办事,伍子胥第一责任人的话,他伯嚭就是第二责任人,伍子胥若罪及死,他伯嚭自然也得死。可是他伯嚭不想死。所以伍子胥万万不能时,他若一死,都得按法论罪,自己性命一定难保。伍子胥要是活着,他伯嚭就再没有死的理由。

你说这伯嚭的心计有多深沉!伯嚭和伍子胥一样,都是来自楚国的亡臣,甚至两人的出生都大同小异。伯嚭的祖父伯州犁跟伍子胥的父亲伍奢一样也是楚国的大忠臣,其忠直传家累世,甚至比伍子胥的家族更悠久,已经在楚国享誉忠直美名两百年。直到伯州犁这辈时,楚国的所有忠直家族遇到大危机,原因是楚平王不喜欢铮臣,铮臣的胡言乱语有伤王者自尊;他只喜欢佞人,佞臣曲意逢迎,能维护王者的威望。于是忠臣们接连遭殃。伯州犁因仗义执言被灭族时,孙子伯嚭恰好不在郢都家中,逃过一劫。伯嚭后来像伍子胥一样历经磨难逃到吴国,通过伍子胥的引荐,担任吴国太宰一职,成为阖闾第二宠信的大臣。伯嚭和伍子胥家里都遭过灭族之灾,各自心灵遭受过巨大创伤,都属于创伤性人物,只不过病态表现却完全相反,伍子胥变得更忠直,忠直得简直顽固不化,像一柄利剑,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见妖即斩,不知道妖性也是人心的组成部分,你能把人都杀完吗?太不近人情;而伯嚭相反,开始适应潮流,他痛定思痛,感觉自己要是继续走祖先们忠直的老路,说不定还会有灭族之灾在前面等着自己,所以他的性格慢慢开始蜕变,变得像流水一样柔弱不堪,他总能顺着大王的心思说话行事,从不忤逆,从不显露自己的锋芒。慢慢,他的锋芒开始消散,而他的为人处世的圆滑也几臻完美。

伯嚭的话完全顺着伍子胥的性格,如春雨润物无声,天衣无缝,伍子胥不得不顺从。

于是伍子胥放下手中的属镂宝剑,放回原处,传令战船升起白旗白幡给驾鹤西去的阖闾大王送行致哀,三军将士全体脱下战袍披麻戴孝为阖闾护灵,自己亲自跪在余皇号上呼天抢地嚎哭,似乎是在挽留对自己有天大恩宠的阖闾大王远去的亡灵。

伍子胥的嚎哭震天动地,令人毛骨悚然,能传到了十里开外,自然被站在岸边余恨未消的越军闻知,细细一听,方知是阖闾死了,顿时全军欢天喜地。

我哭豺笑,豺哭我笑,自然之理。

越国大军中只有一个人高兴不起来,此人就是越王勾践。

不是因为吴王阖闾之死让他高兴不起来,而是担心范蠡和文种的接下去的去留问题,让他高兴不起来。

这次槜李之战,出人意料地大胜兵强马壮的吴国,范蠡和文种自然是第一大功臣,没有文种的庙堂神算,准备了大量的土弓,仅凭越国这班乌合之众,绝对不能阻挡住吴兵的战车势不可挡的进攻;没有范蠡的临阵决断,抓住战机,一鼓作气,可能兵败如山倒的就是越国大军。勾践打心眼里对这两位楚国来宾敬佩有加。

可是不能被胜利冲昏头脑,这两个楚国来的人才为何而来勾践心里一清二楚,不就是为了救他们的祖国——楚国而来的吗?现在他们的目的可以说已经达到,吴国已经被打败,从此不会对楚国构成威胁,现在吴国国君阖闾已经被越人杀了,吴国的第一大敌人不再是楚国而是越国,楚人已经成功地转移了吴人的注意力,范蠡和文种成功了,他们圆满完成了君王交给他们的任务,他们有理由衣锦还乡。若是能回到楚国,他们一定是楚王的宠臣,楚王给他们的赏赐一定能让他们和他们的子孙荣华富贵一百年。

要是范蠡和文种此时卷了铺盖走人,我们越国怎么办?

接下去,倒大霉的是越国。吴人要寻仇的是我们越国,是我勾践大王。自家大王被杀,可不是儿戏,吴越两国已经结下深仇大恨,吴人必然会来寻仇,而且有伍子胥这位令人魂飞魄散的复仇之神相助,足以让人日不安食、夜不安寝。伍子胥的复仇手段之暴力、残忍,举世难有其匹,要粉碎他复仇的阴谋,越国急需要人才。

所以必须要让范蠡和文种留下来,帮助越国对付伍子胥,而且一定要让他们责无旁贷留下来,死心塌地为越国服务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