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荔园80后

关灯
护眼
第四十二章 探亲(一)(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尾牙一过,村小考完期末,孩子们便撒开了脚丫子满天下野叉。大人们田里家里忙得无暇顾及,也就任由他们成群结伙地造:爬树掏鸟,投石追狗,只要不打狠架就行。

空荡荡的蔗田里鸟鸣雀跃,洋田里的麦苗青青葱葱,谁家墙角伸出几枝涨着粉红花苞的桃花或清白欲绽的李花,引得几处蜂蝶早早地寻来采蜜。

难得年暝前几日放晴,门前溪边石阶上来来往往尽是洗蒸笼竹匾、刷碗橱桌椅、洗被套床单的老婶嫲小媳妇们。她们一边洗洗刷刷,一边家长里短,交情好的互相交流着备年货的各种经验,预约着哪天一起去接龙舂白粿,哪天到尾厝去洗石磨磨豆子做豆腐,哪天去谁家割鸡蕉叶做红团。

阿桃姐和碧莲母女俩趁着暖融融的日头,在庭院里拉了两根大拇指粗的剑麻索,一头系在院门框上,一头绑在龙眼树杆上,再把家里的新老棉被、稻草薪全部抱出来挂在索上曝晒。

陈十三叔公坐在大厅门边的酱色竹椅上,眯着昏花的老眼,瞧着老儿媳妇阿桃姐头戴旧草帽、腰系破围裙、臂套灰袖套,浑身上下装备齐全忙着一年一度的“大扫巡”。

身材矮小的她手中举着一根长竹竿,顶上绑着一把如同老母鸡屁股上的短尾巴似的芒扫把,使劲地踮起脚尖仰起头,东扑腾一下西划拉一下,努力“扫巡”着犄角旮旯的蛛丝马迹。

阿桃姐不合规则的行为惹得十三叔公实在看不下去,他不满地絮叨起来:“要扫巡也给我扫好,你那是在做什么?毫无章法!”

却被她黑着脸回呛了一句:“今旦是二十五日头,不要讲歹话!”

“我哪里有讲?逐天忙什么都不知道!知道二十五日头,扫巡也不挑双日!”十三叔公努努干瘪的唇,终于还是闭住了嘴。又靠在椅背上百无聊赖地晒了一会儿日头,觉得头晕眼花,耳际蝉嘶不已,便起身拄着拐棍慢悠悠地转回屋睡觉去。

晌午,村里的邮递员阿城背着他那走街串巷报送国事家事的标配——一个陈旧的墨绿色帆布邮包,站在了陈十三叔公家门口。

他将右手掌括成半个喇叭状,轻轻搭在微陷的腮边,抬高音调往寂静的院子里喊起来:“十三啊,十三啊,在家里吗?”

旭峰耳尖,从眠床上一个鲤鱼打挺跃起来,丢下手中的小人书《血疑》,光脚趿拉着人字拖,“啪啦啪啦“”跑到院门口,急切地问:“我的信吗?哪里寄来的?”

“不是。也是!”阿城手中扬着那封印着红蓝相间色边的越洋信,笑呵呵地说:“马来西亚寄来的,给你家阿公的!”

“哪里?”旭峰挠挠头疑惑不解地问。

“马来西亚!肯定是你家叔公寄来的!”年近半百的阿城从邮包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张汇票,接着说:“还有邮政汇款,赶紧叫你家阿公出来签名!”

果然是海外来信。陈十三叔公在孙女碧莲的搀扶下,颤抖着双手从阿城手中接过信件,老泪纵横地端详着信封的每一个角落,在众人的催促下方才拆开来读:

亲爱的伯父:

见字如晤!首先祝福您及家人新年快乐!万事顺意!我叫陈怀邦,乃父陈讳平四、母黄讳素清之长子。今日特携二弟怀华、三弟怀夏全家,向伯父及伯父全家问候安康!家父少小离乡,异国创业,备尝艰辛,虽早业已成家立业,儿孙满堂,但每念及故土亲人,不免涕零。吾辈虽生长于异国他乡,亦时刻无不思念祖国亲人。惜家父已于西元一九七八年九月初十日仙逝,不能魂归故里落叶归根,甚为憾事。如今海晏河清……拟于辛未年春节,携同家眷一行回乡祭祖,认祖归宗。

祝:

身体健康!

阖家欢乐!

侄邦、华、夏携全家叩上

……

“恭喜恭喜啊!”很快,陈十三叔公家的华侨亲戚即将回国探亲的消息不胫而走。

先是大大小小的亲戚们趁着年暝陆续提了红团、白粿、鸡鸭过来探听,接着远远近近的媒婆们闻讯纷纷上门给旭峰或碧莲说亲。素日宁静的小院顿时热闹非凡,廊下的黑八哥一天要迎客数十回,“你好你好”叫得嗓子都哑了。

“阿公,我可不可以看看信?”外孙女林雪琴学校刚放假两三天,有空便跑到十三叔公家,恳求亲睹那封特别的信件。

十三叔公慢腾腾地爬上昏暗的老眠床,“嘭嘭”打开旧皮箱,从箱底摸出那封用旧报纸包起来珍藏的信件。他用粗糙的掌心轻轻抚摸了几遍后,方才小心翼翼地递给雪琴,自己坐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外孙女如饥似渴般地阅读着书信的内容。

“阿公,叔公那边的亲戚会回来一起做岁吗?”雪琴一边认真地读着一边揣着满满的期待询问。

“不知道啊!讲春节,谁知春节哪一天?”十三叔公望着门外耀眼的日光,揉了揉干涩的双眼,舔了舔乌紫的唇,喃喃自语起来:“一走就是六十几年,人影不见信不来。以为都不回来了,连累我们过啊惨兮兮……也好,子孙想回来认祖喽!”

语音刚落,门外院中传来了媒婆阿顺嘻嘻哈哈奔放的笑声:“阿桃姐啊,旭峰啊,在家无?我齐人客来看亲戚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