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大明公务员

关灯
护眼
第六十四章新首辅乎?(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第六十四章新首辅乎?

虽然这里面有一些问题,比如杨士奇,他当了这么多年的次辅,这一次甘心在黄子澄之下吗?

这两人必然有矛盾。

这就对了。

黄子澄能在朝廷体系之中,寻找自己的人。立即拉起一帮人来。但是因为失去了最关键的履历,他很难完整继承何夕的政治资本。

杨士奇不是没有向朱雄英示好。问题就是杨士奇在内阁的地位太稳固了。更因为持续多年供应前线粮草。与前线将领有很多交接,如果说杨士奇能控制枢密院是不可能的。但是说杨士奇能在枢密院之中,寻找一两人作为合作者。却完全没有问题的。

虽然说朱雄英面对杨士奇加某国公的组合,也是有办法的。但是这不是太麻烦了。

朱雄英自然是愿意将选择一个自己最信任的人,比如解缙。但是稳定一下。选择一个让两方都能接受的人。

黄子澄与何夕之间的关系虽然很复杂。但是何夕还是相信黄子澄的人品与政治倾向。

黄子澄人品就不用说了。他骨子里是一个儒生,这并不是一个贬义词。为了自己信念从来不惜任何代价,舍生取义者也。

黄子澄认同了何夕的观念,他决计做不出来改弦易辙之事。哪怕是死。

他作为内阁首辅,何夕的政治成果一定不会被动摇的。

而请不要忘记,朱雄英在辽东待了很长一段时间。他在何夕手下做事,但实际上,何夕并不直接管他,与其说他是何夕的下属,不如说他跟着黄子澄做事。

两人之间的私人关系,也是很亲密的。

朱雄英也是相信黄子澄人品的。最少黄子澄骨子里还是对皇室的忠诚的。

黄子澄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大馅饼忽然到了他这里。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黄子澄不愿意错过这个机会。

黄子澄骨子是一个儒生。而儒生想做做的事情,就是致君尧舜上。换一句话,就是升官。掌控天下,推行自己的政策。

一个当首辅的机会,他是万万不会错过。

甚至黄子澄压抑在内心之中,还是有一些怨气的。黄子澄如果没有被调到南京,杨士奇的位置就是他的。也不用现在去争夺一个入阁的名额。

而且黄子澄内心之中也是有一股傲气的。

作为与何夕一起建立起大明工业体系的人,黄子澄在何夕的新学之中,有第二人的地位。

他自然也有舍我其谁的傲气。

黄子澄说道:「臣万死不辞。」

朱雄英说道:「你还有一件最重要事情,那就是去见见姑父,这一件事情朕点头还不行,你还要姑父点头才行。」

这也是对黄子澄考验,黄子澄这个新首辅的任务,就是让确保何夕将自己的位置让出来,乖乖的去就藩。这是眼前的头等大事。

这一件事情,如果黄子澄做不好的话,黄子澄的首辅还是未知之数。

黄子澄自然明白这一点,他与何夕多年之交情。他自负也是了解何夕的。他或许不了解何夕其他方面,但是有一件事情,他是明白的。

何夕对皇帝缺乏敬畏。

并不是对某个皇帝,而是对皇帝这个职位,何夕对朱元璋是很敬畏的,但也是敬畏朱元璋的手段,而不是皇帝本身。

也明白,何夕真的没有想当皇帝。

只是,不当皇帝与按照约定乖乖退休,却是两回事。

不过,何夕对皇位没有非分之想,总是要想自己身后事,还有自己的家族子女的身后事情。

这一个局面就不是死结。

------

黄子澄得了皇命,也立即去见了何夕。

何夕与黄子澄多年交情,虽然这些年有些生分了的,但是在何府依然是那种无需通报,就能进入的人。

只是黄子澄发现了一件事情。

何府大不一样了。

不是别的不一样,缺少的是人。

之前何府面前车水马龙,等待何夕召见的人员能到两里外。而今却不一样了。说门可罗雀,有些夸张了。但是的确没有多少人了。

黄子澄看到这一幕。心中之中,不由升起了一丝不祥之感。

不是别的。

他担心何夕改变心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