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回到明朝当太监

关灯
护眼
第三十七章 两全之计(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这城外的灾民若是再有暴动,二位可能睡的安心?”

        对于刘骥的屁话,李念恩是完全不想听。

        因为他知道,哪怕刘骥嘴上说的再好听。

        但实际上,能驱使他去对灾民用兵的缘由也只有两个。

        一是为了争取满城乡绅对他的支持。

        二也是觉得这里面有功劳能捞。

        至于那些什么城内民心所向。

        根本就是在扯淡。

        昨夜灾民们进城后,一共就抢了几家富人的粮仓。

        连人都没亲手杀一个。

        更不曾叨扰到城内的普通百姓。

        所以说,除了那些家中有钱有粮的乡绅。

        普通的老百姓根本就不至于去害怕城外那些灾民。

        毕竟谁都知道,昨夜灾民进城时因为常平仓被烧了,才进城来抢粮食活命的。

        但看着王承恩那犹疑不定的脸色,李念恩还是找出了一个折中之法。

        他朝王承恩拱了拱手说道:“王太监若是也担忧城外灾民再次暴动的话。”

        “其实我有一个主意,或许能安王太监的心。”

        “哦?那你快说说。”王承恩赶紧催促到。

        事实上,刚才在听完刘骥和李念恩的话后。

        王承恩时觉得两边都说的有道理。

        如今常州城外聚集这么多灾民,还是已经暴乱过一次的。

        用兵吧,有屠戮百姓的危险。

        不用吧,又担心这些灾民什么时候又再次暴乱。

        在左右纠结中,听见李念恩说他有个主意。

        王承恩那自然是大喜过望。

        李念恩清了清嗓子说道:

        “不瞒王太监,此时得从海贸一事上说起。不知王太监对于海贸可曾有了解?”

        “海贸?”王承恩皱着眉头问了一句,实在不清楚为什么这些灾民还能和海贸扯上关系。

        李念恩点头道:“没错,正是海贸。”

        到了这个关头,王承恩也没什么矜持的了,直接对李念恩伸手问道:

        “咱家久居京城,对于海贸一时虽有耳闻,但也不曾了解,李宣抚使今日不妨就为咱家讲一讲这海贸之事?”

        “岂敢、岂敢。”李念恩谦虚了两句后,便给王承恩讲起了有关于海贸的事情。

        事实上,后世许多人都知道大明有海禁。

        但其实从隆庆年间,到如今的天启七年。

        这几十年里,大明的海禁是已经解禁了。

        现如今的海上贸易一边是搞得如火如荼,无数明人投身其中,赚取了大笔的白银。

        一边又是海上的海盗丛生,整个大明近海,几乎任意一处,都有海盗在肆虐。

        就是在如此混乱的局面中。

        李念恩上疏崇祯皇帝,意图成立大明海贸司。

        由官办贸易,一步步开始整顿这纷纷乱乱的海上贸易以及那些四处肆虐的海盗。

        而这里面,李念恩第一步的打算。

        就是要在崇州岛上建立一个海贸基地。

        既然要搞基建,那就肯定需要人手。

        如今刚好常州府城的乡绅们不愿城外的灾民们聚集在城外。

        那如果这些乡绅愿意出上一些钱粮。

        他李念恩自然愿意将这些灾民迁徙到崇州岛上,去为他搞建设!

        事实上这对于李念恩来说基本是个两全之计。

        但他肯定不会就这么直白了当的讲出来。

        所以在大概给王承恩介绍了一番如今大明海贸的现状后。

        李念恩便带着几分难色的像两人分析起了讲这些灾民迁徙至崇州岛上的好处。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