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相王讲鬼故事

关灯
护眼
第九十三节 性命微指(二)(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有生必先无离形,而形全者神全,神资形以成故也,形神之相须,犹有无之相为,利用而不可偏废。

        惟形神俱妙,故与道合真。

        ”1由这种形神二元论,养生家们肯定了形即肉体在人的生命中的价值和意义,发展出一种成熟的身心二元价值体系,从而为其养生术的设计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根据。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之间围绕形神问题的争论,从双方的动机和目的来说,都是在捍卫自己的宗教教义。

        对于佛教来说,肯定精神意识的绝对性和永恒性(神不灭),就意味着对彼岸世界的肯定,同时也就为其超脱轮回、涅槃寂静等宗教教义和目标奠下了基石;而对于道家来说,承认形神的二元论性质和辩证关系,也就承认了通过各种修治形神的手段方法来使“精液凑理,筋骨致坚,众邪辟除,正气常存,累积长久,变形而仙”2的合理性。

        在一定程度和意义上,道教的这种形神观也就是中国传统养生思想的形神观。

        因为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也就是以道教养生为主体和主流的文化体系。中国传统养生思想的形神观,主要是反映了道教养生家们的认识和看法。

        性命学说主要兴起于唐宋。

        它的实践基础主要已不是战国以来的传统导引行气诸法,及房中、摄养等方法,而是隋唐以来逐渐兴起,宋元时期大盛于道教内部的内丹。

        而其理论背景,除了道教养生学的形神观外,在唐宋时期所谓“三教合一”的风尚下,道教养生家们在传统行气术基础上,还广泛吸取容纳了儒家,尤其是佛教理论。

        内丹家在秦汉之时,本为神仙家和道教诸多行气流派方法的一支,其代表为东汉时会稽上虞人魏伯阳及其论著《周易参同契》。

        早期内丹家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内、外丹双修,并以外丹炼制过程来证内丹;

        二是在内丹修炼过程中强调人体内气亦即所谓元气、真气的炼养,而不是象其它导引、吐纳术等强调呼吸之法吐纳外气,亦不象养神、守一诸法仅强调摄神静虚的心理修炼;

        三是运用黄老学说《易》学理论(阴阳五行八卦理论)以及结合丹道实践,建构了一套较为严密完整的“天人合一”的理论实践方法体系。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内丹在唐宋以前并未大显于世。

        据史书记载,直到隋唐开皇时一位自号“青霞子”的道士苏元朗“居青霞谷修炼大丹”,著《旨道篇》以示弟子从游者,“自此道徒始知内丹矣”。

        4此后由初唐张果,五代崔希范、钟离权、吕洞宾,宋代的陈朴、陈抟、张伯端,以及金元时期的王重阳、邱处机等人发展,内丹方成为数百年来气功修炼的主要方法和潮流。

        由于内丹的方法特征在于运用人的意念作用来巩固、炼养、调动人体内部的“先天祖气”、“元气”、“真气”,因此,对于意念本身,也就是人的心理素质、精神素质,乃至整个思维活动本身有着特殊的要求,而修炼者要达到这种要求是必须经过特殊的训练过程方能达到的。

        也可以说,这种“炼意”或“炼已”的过程,是内丹修炼最关键,也是最基本的功夫。

        意念的运用以及精神意识的修炼,在整个内丹修炼过程中起着非同寻常的、极为重要的作用,以至它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独立的修炼目标和系统。

        这样便形成了内丹修炼相对其它气功方法更为强调精神意识的修炼,形成了独特的“性命双修”理论及实践方法体系。

        在内丹理论中,“性”与“命”皆有特定涵义。一方面,它们包含有“神”与“形”,或“神”与“气”的概念及关系;另一方面,它们还有着一定独特的内涵。

        很多道教内丹家指出,内丹所谓性命,实际就是道教传统气功养生学中的神气。

        实际上,他们运用这两对概念是相通的。

        金元内丹北宗创始人王重阳即指出:“性者神也,命者气也。

        ”他们认为:“神气是性命,性命是龙虎,龙虎是铅汞,铅汞是水火,水火是婴姹,婴姹是阴阳,真阴真阳是神气。

        种种异名,皆不用著,只是神气二字。

        ”3这就说明,性命之说无非是神气学说的另一种说法而已。

        无非一指精神意识,一指生命物质。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