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佛子北风行

关灯
护眼
第九十八章 淡笑而行(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墨北风端坐在马上,遥看对面河滩的杨树下,早就候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烈日炎炎,他们一个个晒得如离水的鱼,在大口地喘着粗气。

一众从八品到五品的大小官吏不知打哪听到了信,听说古浪县子要到庄子上来,便一个个拖着养尊处优的身子,乘马坐轿赶到了睡虎地庄园,文官以邶风郡的郡丞汪士衡为首,他是位大腹便便一脸福相的老者,虽仅五十来岁的年纪,但须发早已花白,已经做过三任郡丞的汪士衡,运气总是差了那么一奈奈,本以为送走了升迁为工部侍郎的吴方斋,自己这位苦熬了多年的如夫人总该被扶正了吧,谁成想又凭空调来了一位施先彦任郡守,不由令他颇为惆怅。

据洛都传回来的可靠消息,汪士衡得知,这位即将到来古浪县子颇得圣上恩宠,小小年纪竟被封为县子,他日富贵岂可限量?

武将中以郡尉裴弘量为首,由于靠近边境,据说他与原来的兵部侍郎皇甫西陵私交甚厚,如今皇甫西陵虽说明升暗降,担任邶风府将军,但无疑更有实权,也更容易捞取军功,二人走动起来也更密切了,他也是在酒桌上听皇甫西陵说起这位大名鼎鼎的古浪县子,别看他年纪不大,爵位不高,却是连白衣宰相李石增的面子都敢不给的主。

试问,如此少年有为的英才,这天下又有几人?

维洛王朝自朝堂到地方,文武百官历来皆是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像皇甫西陵与李石增那种的家族世交自当别论,虽说自古便有文人相轻的流俗使然,但文官更看不上武夫们的粗鄙不堪,而那帮子赳赳武夫看到文官们一个个如娘们般,从袖口里掏出沾了妻妾脂粉气的汗巾擦汗,离着三里地都能闻到那股扑鼻而至的酸腐气,更是敬而远之,不拿正眼去瞧他们一眼。

古浪县的县令石汝重官微言轻,两边都不敢得罪,站在中间左右陪着笑脸。

这群各怀心思的官吏之中,品秩最高的当属均为五品的郡丞汪士衡与郡尉裴弘量了,二人皆是久经宦海浮沉的老油子,虽说面和心不和久矣,但在即将到来的县子面前,总不好闹得太生分,毕竟都是在一个锅里摸勺子的,也都想与这位未曾谋面的县子结下一番香火情。

汪士衡一袭绯衣早已湿透,不停用绣着兰草的手巾擦拭闷出来的虚汗,走到裴弘量身边道。

“裴郡尉,你我一文一武两位五品大员前来迎接他一位古浪县子,也算是给足他面子了,一会他到了还是矜持些好,毕竟你我的年纪比他大,免得被他看轻了不是。”

裴弘量看了他一眼,虽然在心里腹诽他老狐狸,但也不得不佩服他的心思缜密,皮笑肉不笑道。

“汪大人所言极是,末将不过是个大老粗的武夫,在迎来送往的礼节上自然不及汪大人思虑周全,待会儿一切唯大人马首是瞻,不会丢脸就是了。”

汪士衡又抹了一把额上的虚汗,客套道。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裴将军过谦了,你我既为同僚,自当和衷共济,日后还有诸多仰仗将军的地方。”

裴弘量打着哈哈道。

“哈哈……汪郡丞所言极是,都是自家人,好说好说。”

虽然不高但颇有气势的卧虎岭上,一株苍然森郁的古松下立着一老一少两人,矮胖老者须发如雪,正手搭凉棚,翘首以盼地望向一队远道而来的行伍,走在队伍最前方的是位白衣少年,老者手抚如铁的古松树干,鼻息间闻到一股清幽松香,精神不由为之一振。

身穿粗布葛衣的老者,正是墨门中墨匠的主事人造父,不由轻叹道。

“不易呀,墨门自秦灭隐世至今,转眼已是千年,如今终于不用再藏着掖着啦,又可以重现江湖,走出守护了千载的墨谷,来到这睡虎地,我造父也能堂堂正正地站在这卧虎岭上,何惜振衣而起,相与凭栏一笑,抵掌共谈空。”

站在他身旁的造布看到爷爷那张沧桑的老脸上,忽然绽放出一股豪迈之气,不由开心道。

“是啊,如今爷爷也不用再长吁短叹啦,不用再羡慕祖爷爷跟着佛子走出墨谷,到洛都去叱咤风云,不管怎么说,咱爷俩来到这睡虎地,你那一身的本领总算有了施展的地方,不致英雄无用武之地,待会咱们下去,让佛子也给我安排个差使,我也想干点营生。”

造父听了孙子的话,不由老怀大慰,高兴道。

“哈哈……不愧是爷爷的好孙子,造布,你能有这志气,爷爷打心眼里高兴,现在闹哄哄的不是时候,你没见那等着溜须拍马的那一大帮子当官的嘛,等得了空,爷爷就去跟佛子说说,凭爷爷这张老脸,估计佛子也不好意思拒绝,到时候你可得用心学,别让爷爷这张老脸没地搁,这次出谷之所以带你过来,这里就咱爷俩,也没外人,不怕说句掏心窝子的实话,我也是存了私心的,一是带你出来长长见识,二是为了让你继承爷爷的衣钵,把咱墨匠的技艺再次发扬光大,帮着佛子做上一番大事,墨门的千秋大业能否再次振兴,能否再次发扬光大,可就全看你们的啦!”

造布点头道。

“爷爷,你放心好了,别看我的年纪小,但你说的这些我也都明白,到时候我一定会用心去学,不会给墨匠,给你老人家丢脸的,你就擎好吧!”

造父嘴角不由勾起一抹舒心的笑意,眯起老眼,望向那队开始渡河的人马。

墨北风老远就望见那群聚在树下的官吏们,眉头不由微微蹙起,虽说对他们的来意早已心知肚明,打心眼里有所不喜,但转念一想,要想在这古浪县立足,在邶风郡有所作为,日后便免不了要与他们打交道,俗话说,入乡随俗,一切随机应变就是了。

一念及此,墨北风坦然释怀,骑在马上,淡笑而行。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