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穿唐后,导师和我面面相觑

关灯
护眼
221.第221章 送给老师的礼物(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倘若让安禄山选择,安禄山会选择一个更恰当的时机。

他再发育几年,将河北之地全部掌握,最好还能染指河南和河东。而后趁着李隆基那老家伙老死驾崩,太子李亨和寿安公主李安娘争夺皇位闹得不可开交,大唐内政动乱之际悍然起兵,一路往西南而下,打下长安城,瓮中捉鳖,把李亨和李安娘都宰了,而后把李唐皇室都杀了,自己再登基称帝。

可惜时不待他,他左等右等,李隆基一点要死的样子都没有,李安娘发育速度飞快,更糟糕的问题是他的身体这两年大毛病小毛病不断。

再不造反,他就要被李隆基和李安娘熬死了!

李隆基就罢了,六七十岁的老东西了,说不准哪一日得个风寒熬不过去就死了。可李安娘才十八岁啊,比他小儿子还小许多,他恐怕坟头草都熬到腰高都熬不死李安娘,只有李安娘熬死他的份。

安禄山觉得老天真不公平,老天既然让他一个杂胡生了造反之心,还有了造反的本事,为何就不能再让他的造反之路再顺遂些呢。

不过安禄山转念一想,如今的时机也不错。他先前忌惮的王忠嗣被罢了将,还成了连马背都爬不上去的瘸子,压制他十几年的李林甫又死了,大唐宰相换成了杨国忠那个废物,李隆基日日沉迷声色犬马,被他糊弄的对他深信不疑。

李安娘固然有些棘手,可到底年纪不大底蕴还单薄,又被扔到了剑南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听说南诏瘴气重,最好能毒死李安娘。就算毒不死她,也能牵制她几年,到时候自己趁着她战况焦急之时在北方造反,挥兵南下,先拿下长安,而后从背后给李安娘一击,不愁她不死。

再加上朝廷奢靡,对河北之地的赋税越来越重,去岁河北又遭了旱灾,百姓怨言四起,河北世家也对关陇世家不满已久。

的确是个造反的好时机。

“吩咐下去,尽快囤积粮食,加强训练,把驻守在平卢边境的平卢军都调回范阳。”安禄山目中闪过一丝凶光。

开元二十三年,那是他第一次去长安城,他活了几十年,从未见过那样繁华的地方。长安繁华,灯火辉煌,酒肆庙宇遍地都是,东市西市热闹无比,美人无数,风里都带着香气,烟柳青青,河水粼粼,万间宫阙千家楼阁。多好的地方啊,和边塞一点都不一样。

边塞只有漫天的沙尘和比刀子更锋利的寒风,还有流不尽的血。

先前安禄山一直都以为他想要的东西是富贵,直到天宝元年,他终于有机会踏入大明宫,面见帝王,安禄山才终于知道他想要什么。

他想要权力,他想要当皇帝。

他不恨长安繁华边关贫寒,他只恨长安城的主宰不是他。

听到自家主公终于要开始举兵,严庄和高尚二人都精神一阵,严庄是恨李隆基有眼无珠,不用自己,方才让他不得不跟随安禄山这样的粗鄙之人谋逆。高尚则只是单纯喜欢造反,有人喜欢金银,有人喜欢美人,高尚生来就喜欢造反。

“让咱们手下的探子快些收集军情,从范阳到长安,这一路上哪处驻军难缠,哪处防卫不严,咱们都得知道。”安禄山催促着。

原本他还有耐心等,可一旦决定了要反,安禄山便一刻都等不得了,恨不得今日便起兵,明日便攻克长安称帝。

李隆基、李安娘,他一个都不会放过。

李长安离开长安后并未直奔剑南,而是选择了在洛阳停了几日而后再南下。

“行赏忠厚之论……”

沈初正拿着一卷书卷,负手在书塾中洋洋洒洒讲解。

书塾中一群青年中年各个正襟危坐,面前桌案上摊放着他们写完的策论。

沈初口若悬河讲了半个时辰,这才意犹未尽下课。

一出门,就对上了一张气鼓鼓的脸。

“真是不得了了,老师现在桃李满天下,我都排不上号了。”李长安不乏嫉妒道。

沈初带着李长安往书塾外走,闻言不由无奈:“你都多大了,还吃醋呢。”

“哼哼,我才是老师亲学生,老师不管我,反倒去管别人。”李长安理直气壮。

她认为自己很占理,天下谁不知道皇家最最霸道,占有欲最强,大唐公主就合该不讲理。

“我哪有不管你。”沈初深知要如何给小老虎顺毛,“我又不擅治政,洛阳政务有和政郡主处理,也用不上我,我贸然插手反而是给她添乱。”

“倒不如接着做我的本职工作,教书育人,往后这些学子还都要称呼你一声师姐,你用起来也放心。”

李长安被顺好了毛,又快活了起来。

二人走到了书房,屏蔽左右,沈初便问起了李长安的打算。

“安禄山那边已经开始加速收购粮食了,他怕是已经不想再等了。”李长安道。

这是她的优势,经济和时局息息相关。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安禄山造反会瞒着其他人,可他收购粮食的动作却瞒不了人,往年安禄山虽然也一直在收购粮食,可把他每个月收购的粮食数量做成折线图,可以发现他收购粮食十分有规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