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摆地摊的日子

关灯
护眼
第37章 堆草垛(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临走之前,贾尚德站在卧室的门口,叫了一声:“小舅,我们回去了啊。”

父亲已处于似睡非睡之中,没有听清楚什么人叫了他一声。

贾尚德骑着摩托车载着二姑姑回家去了。

郁风父亲他们这一帮在县城周边的工地上干体力活的农民工,没有固定的雇主,也没有固定干活的地方。往往是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去往哪里。每天的工作量也是多少不一,说不定要加班加点,干个通宵也是有可能的。也有可能太阳还老高的,就已经到家了。

郁风家的稻草拉回家的第二天,恰巧二爹爹收了一个早工,太阳还老高的,就到家了。

母亲见二爹爹回来了,赶紧请他帮忙。早在几天前,母亲就已经找过二爹爹了,二爹爹也满口答应了。

堆草垛得有两个人合作才行。一个人在下面传送一捆捆的稻草,一个人站在草垛上码放稻草。平地而起,就这么一点点一点点,最终成就了一个高耸的草垛。

越往上,在下面传递稻草的人越是吃力。因为草垛堆到一定的高度,附近的稻草就全部上了草垛,堆得越高,运送的距离就越长。一开始,将一捆捆稻草平放着交给堆草垛的人就行了。随着草垛的不断高升,接下来就得双手举上去了。然后是用木柄铁叉举上去。到了最后的阶段,得站在高凳子上,用铁叉举上去。越往后越是费力气。

上面的人,相对而言要少费一点力气,但这两个人的角色通常是不能互换的。居上的,基本上都是每一家的男主人。这个活,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要是码放不齐或是不实,将会有部分稻草因为渗水而烂掉。最不济的是:堆着堆着,连人带草垛一起倒下来了。乡邻们会笑话你好久。

在下面输送稻草的人得有一膀子力气。到了最顶端,即便是站在高凳子上用铁叉向上举,也很难将稻草准确地传达到上面的人的手中。居上的人往往要趴在草垛上,伸出手去接应。

每年堆草垛,母亲都要受委屈。

堆放一个草垛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即将完工时,已是强弩之末。堆放最顶端的那些稻草,难度最大。

母亲力气不足,将稻草传递到草垛的最顶端,是在挑战她的极限。即便是父亲趴在那儿接应,还是常常够不着母亲用铁叉托举上来的稻草。这个时候,母亲会拼尽全身的力气,将稻草往上抛。因为父亲是趴在那儿的,只能被动地接应稻草。母亲本就气力不足,也就谈不上准头了。多半的稻草并不奔着父亲的双手而去,而是在空中转了一个圈后,又落回地上了。父亲是村里有名的火爆性子。稻草老是上不来,他本就很恼火,还时不时地有一两捆稻草直接砸向他的脸,使得他更为上火。为此,他常骂母亲“无能”,甚至于将抓到手的稻草直接向母亲砸过来。而母亲只能强忍着委屈。有时候,含着泪水,继续未尽的工作。

近几年,父亲的脾气渐渐地平和下来了。

年幼时,父亲经常抱怨母亲做事太慢。幼年的郁风想一想,好像是那么回事,无论是插秧,还是割稻,母亲都没有村子里那几个风头上的女人快。不过,也不是最慢的,差不多是中等偏下一点吧。不过,母亲从未拖过家里的后腿。

就在郁风读小学五年级的某一天,邻居大姐姐对他说:“你妈妈是个残疾人。”

这可大大的刺痛了郁风的心,立刻怼了回去:“你胡扯!”

“啊!”邻居大姐姐有些不可思议地看着郁风,说道:“你到现在都不知道你妈妈的手有残疾啊?”

这个架势,不像是开玩笑,郁风有些怀疑自己的判断了。

小孩子并不知道大人的疾苦,总是无忧无虑的。这么些年了,郁风从未注意到过母亲的手有什么问题。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