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假崇祯的自我放飞日记

关灯
护眼
第81章 颤抖吧,大明文科生(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另外,请诸位臣工放心,国朝规则,对于权贵,勋旧,官员,读书斯文人的赋税徭役的减免不变,永远不变,诸位臣工是大明的精英,中流砥柱,缺一不可!读书人是圣教国朝延续的基础,更是必需优待,朕绝不会含糊,何况,现在有皇族上千万亩田产奠基,朝廷财税稳?朕与诸位爱卿和士大夫共治天下,形同手足,绝不相负。”

苏霁也知道这些官员心里不满,只能说尽好话来嘉勉。

意思是说,你们不吃亏,咱们一伙儿的,我这样做也是为了大家,我保证你们的绝对利益,别傻!

“皇上,微臣听说,王庄土地拍卖正在进行,锦衣卫和各司局衙门太监任务繁重,不如撤回他们,交由各地方官员遂行,如此大事,地方官不参与,枉为百姓父母。”几个大臣盛赞了皇帝的良苦用心,爱民如子,决心为皇帝分忧。

苏霁当场同意了。

现在,内帑有钱了,不再急迫地甩锅,将太监往外面扔,皇族田产处理的事情可以缓一缓,让这些人回来做其他更紧要的事情。

大臣们已经同意了自己的征税原则,让步了,自己也不能步步紧逼,不照顾他们的情绪。

苏霁几乎是本能地觉得,官员们要这个苦差,居心不良,一定想从中做手脚,捞取好处!

地方官执行?

他们不听京官的?

那好,老子将计就计!

如果你们真敢作祟,将来有了把柄,正好可以修理你们,将你们连根拔起!

慢慢来,温水煮青蛙!

……

“皇上英明!”群臣马上笑容可掬地赞扬。

洪承畴和孙传庭两人,现在属于皇帝的心腹大臣,两人微微皱眉,觉得皇帝有些轻率了,但是,在朝廷上也不便于说透。

不过,总体上,他们觉得皇帝非常不简单,非常机敏,随便听听,就能抓住要害,将收税权抓在手里,否则,以各地官员和土豪们的尿性,可能直接装聋作哑,到时候,上千万亩土地,一分钱也收不上来!这利害就大了。

周延儒等朝臣,也觉得皇帝的做法非常凶悍。

属于人狠话不多,直接抓住了重点,不像以前,动辄杀人,廷杖,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事情越弄越糟糕。

不管是谁,都觉得,皇帝赢了这一局!

大明两京一十三省,有多少亲王,郡王,国公等皇族占地?20多个亲王,200多个郡王,上千个国公,哪一个朝臣的家乡没有?哪一个朝臣不想趁机捞一把?

现在,买走了土地还要征税,难受啊。

难受的朝臣们,根本不知道,皇帝宝座上的这位九五至尊,看起来笑容可掬,实际上却正在盘算着怎样搜刮这些富得流油,富可敌国的朝臣们,以及他们的家族,家乡豪富势力。

故意卖一个破绽!

……

皇上英明?

那就好,再给你们上上课!

叫你们知道,英明二字是怎样写的,大明文科生们!

苏霁嘴角露出了会心的笑容:“诸位爱卿,治理天下,以民为本,以农为本,既然农事为天下根本,又曰,衣食父母,迄今水旱灾害连绵,事情更为急迫,请问诸位爱卿,各地农事产量如何?”

苏霁提出问题以后,给几分钟思考时间,让大臣们一一回答,你们家乡的农作物品种,产量,以及提升产量的方法!

啊?

所有朝臣都一脸懵逼。

什么意思?

哦,我们谁管那些粗俗下贱的事情?户部应该清楚,我们其他官员十年寒窗,就是为了鱼跃龙门,逃离艰苦的农事稼穑啊。

在苏霁的反复强调下,朝臣们开始回答。

很快就有了结论,北方小米亩产量150斤左右,小麦产量150斤,南方大米亩产280斤到300斤。

这是户部官员提出的数据,其他官员纷纷附和。

苏霁其实有些惊讶。

他知道古代农作物产量很低,但是,这么低,还是很震撼的。

现在的小米,保守600----800斤,小麦平均产量800斤以上,苏霁的家乡小麦高产1200斤每亩,水稻现代亩产低产田600---700斤,高产田1000----1200斤了。

“诸位爱卿,如果要提升亩产,小米至5倍,小麦至6倍,大米至3倍,诸位有何妙策?”

什么?

你说什么?

群臣无不震惊!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