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关灯
护眼
第339章 年代的港岛,流行文化的圣殿(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所有人都震动了,他们没有想到邵维鼎会来,更没想到港督会亲临。

黎小田作为《亚洲好声音》的总监,这阵子为了筹备最后的年度盛典,一直在忙前忙后。

看到邵维鼎一行人过来,他连忙走上前:“港督,鼎少,鲍老你们来了。”

“准备的怎么样了?”邵维鼎关心的问了一句。

黎小田回答道:“舞台都已经搭建好了,音响团队也调制好了设备,彩排之后,如果没有什么问题,会进行最后的布景。”

麦理浩这时候也问道:“有遇到什么解决不了的困难吗?”

黎小田笑道:“谢谢港督的关心,市政局帮助很多,困难倒是说不上,能作为红馆启用的第一场文艺盛事是我们的荣幸。”

麦理浩看了一眼邵维鼎笑道:“你们邵总可是和我说,要将红馆打造成港岛的流行文化圣殿,我也想看看红馆因为你们,会有着什么样的姿态。”

红馆原名红磡香港体育馆。

一开始建造的目的,是用于举办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及其赛事。

按照原计划,红馆建成之后,还要进行内部装修,铺设篮球馆、足球馆等场馆。

但是在邵维鼎的建议下,红馆被立即启用。

“流行文化的圣殿?”黎小田吃了一惊。

这句话的分量太重了,可是这话又是邵维鼎说出来的。

他又不得不信。

邵维鼎满目的自信,淡然道:“这句话并不是一句妄言,从七十年代末开始,粤语流行乐便技术发展,加上电影、电视产业的协同效应,港岛的唱片工业、造星系统已经趋近成熟。”

“近年来流行歌手瞬间冒起,粤语流行曲展现前所未有的吸金力。”

“《亚洲好声音》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与其说是节目赛制的吸引,倒不如说是时代的促成。”

随着邵维鼎的这番话说出,越来越多的人簇拥到了四周。

记者们更是不断地在笔下写着。

《电影双周刊》的舒琪眼中更是精光大作。

港岛音乐、电影、电视三大产业的协同发展,唱片工业、造型系统成熟。

这些话听在他的耳中,却是截然不同的意义。

唱片工业如此,那电影工业、电视工业呢?

港岛的文化产业,要迎来一场黄金盛世啊!

而李家城更是暗自沉思,怪不得邵维鼎要收购哥伦比亚唱片呢!

港岛唱片工业成熟,搭上全球唱片体系的快车,岂不是又是一大热门赚钱产业?

这个邵维鼎,看事物的眼光如此精准。

着实是可怕。

“邵先生,那这和红馆有什么关系呢?”许冠杰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到了旁边,壮着胆子问道。

邵维鼎看了他一眼,淡淡道:“在红馆建成之前,港岛一直缺乏举办大型演唱会的场地,经常举办大型流行音乐会的是位于湾仔的伊利沙伯体育馆。”

许冠杰等人点头,他们确实是在这里举行过演唱会。

“不过,伊利沙伯体育馆太小。”

“座位数目只有三千五百个左右,不能满足此时急速增长的粤语乐迷需要。”

“可红馆不一样。”

邵维鼎环视四周铿锵有力道:“这里有一万两千个座位。”

“那这又意味着什么?”徐小凤好奇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