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捡漏王陆飞扬

关灯
护眼
第121章 小城故事(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与苏州的亲人见面之后,自然少不了盘桓宴饮之类的,这也是人之常情。除此之外,陆飞扬对于和田玉及其创作了解和认知也相当到位,现在回到老家了,而且是琢玉世家,所以多是向大爷爷他们虚心讨教,或到叔叔们位于相王弄的玉雕工作室现场体验。

这天恰巧是苏州的地摊古玩市场的交易日,陆飞扬他们早早的就起了床,吃过早餐后,就在堂兄陆晓成的陪伴下,来到了位于苏州文庙的古玩地摊市场。

陆晓成介绍说这里是苏州最大的古玩市场之一,位于清代建成的府学文庙内,与碑刻博物馆、工人文化宫、沧浪亭等为伴,是一个富有文化意蕴的区域,已经有近二十年的地摊历史,是江浙沪颇具品牌价值的古玩交易中心之一,有“三庙鼎立”之称(沪上城隍庙、江宁夫子庙、苏州文庙)。

每逢周末,这里聚集了南来北往的顾客和淘宝人,这天也不例外。

地摊式的古玩市场无疑对于大多数的收藏爱好者尤其是刚入门的人更有吸引力,就像京城的潘家园地摊区,每天都是人来人往,川流不息,而离之不远的京城古玩城等处就门庭冷落,人流相对要少很多……

但是,随着古玩市场的日渐成熟,藏品几经易手交流之后已经各归其主,同时,古玩的持有者和藏家的鉴赏能力也不断提高,达到了较高的鉴赏水平,所以,现在想捡漏,已经是比登天还难。

“当然,假如你学艺不精,而且心存侥幸的话,打眼倒是常有的事情。”逛地摊的时候,陆晓成告诫堂弟说:“作为一种习惯或者爱好,逛逛地摊也无可厚非,享受一下收藏的过程是好事,但是像捡漏的概率就很小,地摊上看似真品的东西,越有可能是造假者的杰作,久而久之,真正的收藏爱好者就对地摊货敬而远之了!”

虽然他是一片好心,在陆飞扬的要求下陪着他来逛古玩地摊,自然要多提醒,以免年轻气盛的陆飞扬买到假货。可是,他哪里知道现在的陆飞扬根本就不可能打眼,包括陈华他们也一样。

不过,陆飞扬也很郁闷,文庙地摊市场虽然比不过潘家园的规模,但至少也有上千个摊位,现在几人都逛了一大半的地摊了,自己还真的没见到有一个可以出手的。

倒也不是说这里没有真品,比如清末明初的民窑瓷器、出身于美院甚至还在读书的未来画家们的习作、品质低劣的玉器,甚至是数量巨大的木质手串挂件等等,它们都是真的再真的东西。

但是,现在,在陆飞扬他们眼里,这些物件的收藏价值真的不高。

“老弟,我就说过这里真没什么好逛的,还不如回工作室开玉更有乐趣!”一边的陆晓成看到堂弟不时的拿起,又摇着头放下,也是忍俊不禁的笑了。

陆晓成所说的开玉不似赌石那样的刺激,但是,大多数的和田玉毛料尤其是籽料依旧是有赌性的,有的赌性还很大。

“老板,这个挂件怎么卖?”没想到他的话刚说完,陆飞扬就像一个摆着几十件手串挂件的摊位上停住了脚步,而且在一堆手串中扒拉扒拉,然后拿起了一件108颗珠子的手串问起了价格。

“小伙子,你真是一个大行家,一出手就相中了我这里最好的手串,我看你也是个实在人,那我也报个实惠价,一口价,1800块!”

摊主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邋遢男人,身上穿着一件有点油腻的深蓝色汗衫,一看就是一个饱经风霜而又精于世故的老油子,见到陆飞扬他们几个衣着不俗,气质出众,身边还有人跟着,推断一定是大家子弟,就叫出了一个很高的价格,那戏谑一般的眼神似乎在说:不宰你还能宰谁?

“呵呵,老板看来您把我当成肥羊了啊!”陆飞扬冷笑了一声,将手中的手串递给老板说:“您看,我会是你想象中的那种人吗?再说了,这手串的材质不过是低档的鸡翅木,佛头和顶珠的材质也一般,而且您看看这做工,估计出自学徒的手艺,我估计连180都没人要!”

“咳、咳,小伙子,你也不能砍的那么厉害呀,诚心要的话,那你再加点如何?只要不让我亏本,就算结个善缘!”摊主本来不是很精通,一听陆飞扬把自己的心里价位说的八九不离十,也知道他不好糊弄,语气先软了下来。

这种手串是他从在外地的批发市场进的,进货价不到五十元,假如180出手的话,也有一百来元的纯利润,不过,他还是打算努力一把,多赚十元的话,中午的快餐钱就有了。

“那这串呢?”陆飞扬没有再出价,而是再次弯腰,拿起一串36珠的手串问道。

“我也不诳你,这件的材质是真正的红酸枝,你要的话我就给个实价,288元你拿走!”这回摊主倒是说了实话,陆飞扬上手后就知道手串材质确实是红酸枝,不过是产地是缅甸,至于价格嘛,摊主这回老实多了,陆飞扬倒是觉得他的报价比较合适。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加入书签返回书架与苏州的亲人见面之后,自然少不了盘桓宴饮之类的,这也是人之常情。除此之外,陆飞扬对于和田玉及其创作了解和认知也相当到位,现在回到老家了,而且是琢玉世家,所以多是向大爷爷他们虚心讨教,或到叔叔们位于相王弄的玉雕工作室现场体验。

这天恰巧是苏州的地摊古玩市场的交易日,陆飞扬他们早早的就起了床,吃过早餐后,就在堂兄陆晓成的陪伴下,来到了位于苏州文庙的古玩地摊市场。

陆晓成介绍说这里是苏州最大的古玩市场之一,位于清代建成的府学文庙内,与碑刻博物馆、工人文化宫、沧浪亭等为伴,是一个富有文化意蕴的区域,已经有近二十年的地摊历史,是江浙沪颇具品牌价值的古玩交易中心之一,有“三庙鼎立”之称(沪上城隍庙、江宁夫子庙、苏州文庙)。

每逢周末,这里聚集了南来北往的顾客和淘宝人,这天也不例外。

地摊式的古玩市场无疑对于大多数的收藏爱好者尤其是刚入门的人更有吸引力,就像京城的潘家园地摊区,每天都是人来人往,川流不息,而离之不远的京城古玩城等处就门庭冷落,人流相对要少很多……

但是,随着古玩市场的日渐成熟,藏品几经易手交流之后已经各归其主,同时,古玩的持有者和藏家的鉴赏能力也不断提高,达到了较高的鉴赏水平,所以,现在想捡漏,已经是比登天还难。

“当然,假如你学艺不精,而且心存侥幸的话,打眼倒是常有的事情。”逛地摊的时候,陆晓成告诫堂弟说:“作为一种习惯或者爱好,逛逛地摊也无可厚非,享受一下收藏的过程是好事,但是像捡漏的概率就很小,地摊上看似真品的东西,越有可能是造假者的杰作,久而久之,真正的收藏爱好者就对地摊货敬而远之了!”

虽然他是一片好心,在陆飞扬的要求下陪着他来逛古玩地摊,自然要多提醒,以免年轻气盛的陆飞扬买到假货。可是,他哪里知道现在的陆飞扬根本就不可能打眼,包括陈华他们也一样。

不过,陆飞扬也很郁闷,文庙地摊市场虽然比不过潘家园的规模,但至少也有上千个摊位,现在几人都逛了一大半的地摊了,自己还真的没见到有一个可以出手的。

倒也不是说这里没有真品,比如清末明初的民窑瓷器、出身于美院甚至还在读书的未来画家们的习作、品质低劣的玉器,甚至是数量巨大的木质手串挂件等等,它们都是真的再真的东西。

但是,现在,在陆飞扬他们眼里,这些物件的收藏价值真的不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