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清梦醒

关灯
护眼
第94章 北洋大臣与南洋大臣(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这三千精锐的来到,使得沈葆桢的腰杆子硬了不少,也使倭奴方面打消了以武力解决“福摩问题”的想法,之后李鸿章又从中斡旋,黛青花了些银子给倭奴,事情就此了结。

整个事件中,沈葆桢终表现出强硬不妥协的外交态度,树立了良好的官声,也得到了朝廷的嘉奖。因而把福摩方面的管理大权都交给了沈葆桢,而沈葆桢也在福摩大施拳脚,开创了很大的事业。后来甚至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方势力,这是李鸿章也始料未及的。

所以,即便以李鸿章的精明,也无法真正了解更无法完全掌握沈葆桢。大家虽然可以合作甚至互相利用,但是真正掌握主动权的不是李鸿章,而是沈葆桢。

沈葆桢精通为官之道,并不是毫无缘故,而是有一定家学基础的,因而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这些第一代进入官场的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虽然沈葆桢的父亲仅仅是一个普通的私塾先生,但是他的舅舅兼岳父就不一样了,是素有“黛青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之称,力主禁绝福寿膏在黛青的流行,打响福寿膏战争第一炮的民族英雄林则徐。

沈葆桢的父亲有很多藏书,林则徐作为近亲因此经常来沈家借阅。沈葆桢虽然年纪还小,但是跟舅舅说话是不需要顾虑什么的,所以很早就从林则徐的口中知道了“洋务”一词。而且他还与林则徐交流了自己对于“洋务”一些想法。

虽然小孩子的想法难免幼稚,但是林则徐却对这个外甥大为看好。后来干脆跟沈家来个“亲上加亲”,把自己的次女林普晴嫁给了沈葆桢。而且在外出为官之时,把沈葆桢带在身边加以随时教导。

所以,沈葆桢虽然不是官的儿子,却是官的外甥兼女婿,如果从官场技能传承来看,仍然是个妥妥的官二代。

而且,沈葆桢做起事情来,确实颇有林则徐当年虎门销烟那种破釜沉舟的气魄。

除了每天花二百万两银子资助李鸿章搞北洋水师,这种小意思,沈葆桢刚出仕为官的时候做的几件事,那才真是“大手笔”。

沈葆桢十六岁中秀才,二十一岁中进士,先是按照所有进士的流程,被点中做了三年庶吉士,散馆后被授予编修,很快升任监察御史。然后又补了江南道监察御史的缺,再过了一年又调为贵州道监察御史。

监察御史这种职务,虽然会挂上各省的名头,但是实际上是如假包换的京官。京官虽然在天子脚下为官,比较接近权力中枢,但很大程度上只是看上去光鲜好看。因为你虽然接近权力,但是你本身只是一个小官,掌握不了真正的权力,只有被驱使的份儿,不要说权力,连自由都很少。而且在这种最高权力的直接监督之下,虽然也有很多捞钱的机会,但是主要还是要按照陋规接受由地方官员孝敬才行。巧立名目肯定不行,伸手必被捉。可是京城的物价那是相当的高了,买房是不可能的,租房也成为一大笔开销。

所以京馆都很渴望获得外放的机会,哪怕正式收入不高也没关系,但是外捞多啊。再说地方官的正式收入也已经相当高了。

但是外放的机会可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不仅要跑关系,还得等机会,论资排辈。

好在林则徐的威名给沈葆桢加了不少分,朝廷也很期待这位名臣的外甥可以像其舅舅一样,在地方做出一些政绩。所以沈葆桢熬到三十七岁的时候,终于获得了被外放为地方官的机会,这对于很多京官来说真的是黄金年龄啊。

然而这次外放机会的到来,并没有让葆桢喜笑颜开,相反让他感到非常大的压力。

因为此时正是太平光明国崛起之际。太平光明军已经如星火燎原燎到了沈葆桢准备就任的江右省。

这官只要一赴任,那就是上战场啊。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