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三国之从购买并州牧开始

关灯
护眼
第63章 性格缺陷(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袁绍除了鼠目寸光,做事还存在优柔寡断的致命缺点。这就导致他形成了好谋无决的性格,使其“见事迟,得计迟,行动起来总是丧失机会,慢半拍”。最能说明这一缺点的有两件事。

1、讨伐董卓优柔寡断。董卓诛杀宦官后,取代了何进,独掌朝中大权,当时各路诸侯敢怒不敢言。但后来董卓做得确实太过分,又是迁都,又是焚烧宫室,还肆意诛杀大臣等,引起天下震怒。各路诸侯纷纷扛起了讨伐董卓的大旗。作为各路讨董大军的总司令,只要一声令下,极有可能一战定天下。可当时的袁绍却优柔寡断,举棋不定,错失良机,失去了一次快速平乱的机会。当时曹操大怒斥责道:“竖子不足与谋”。

2、因儿子生病延误战机。据《后汉书》记载,公元200年,曹操去攻打刘备,许都兵力空虚,谋士田丰劝说袁绍,趁此良机偷袭曹操,与刘备前后合击,一举消灭曹操。田丰说,要是错失这个良机,等曹操坐大,再要消灭就不可能了。可袁绍却优柔寡断,迟迟不肯作出决定,最后以儿子有病为由,没有出兵。田丰听说后,用拐杖敲打着地气愤地说道:“遇到这样难得的机会,却因为婴儿生病的缘故失掉了,太可惜了!”一个月后,袁绍又突然觉得田丰说的有道理,就发布檄文,派大军攻打曹操。可这个时候已经错失了最佳时机,最终,袁绍被曹操打败,从此开始走上人生下坡路。

从这两件事不难看出,袁绍本有打败董卓、曹操等历史大咖的机会,从而让自己上位,也成为历史大咖,可惜,正是因为他的优柔寡断,最终葬送了自己的大业。

不会用人,最终一事无成

袁绍最终一事无成,除了自己性格优柔寡断,没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会用人。一开始,袁绍手底下人才济济。田丰、沮授、荀彧、郭嘉、许攸等都是一级谋士,都曾跟随袁绍。就是刘备、吕布等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也曾投奔袁绍。可惜袁绍都没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没能发挥出每个人的特长。比如荀彧、郭嘉,在袁绍这里不被重用,可到了曹操那里却成为了顶级参谋,并帮助曹操成就一番霸业。再比如沮授、田丰,两人水平不低于荀彧和郭嘉,两人都提出过许多好建议。沮授曾对袁绍提出奉迎天子,反对诸子分立,提出三年疲曹的战略,可结果其不但没有被袁绍采纳,反而被削弱兵权。田丰下场更惨,因为反对袁绍讨伐曹操,官渡之战失败,最后被杀。就这样,原本人才济济的袁绍阵营,死的死、走的走,使袁绍成为一孤家寡人,最终一事无成。

本可以成就一番霸业的袁绍,正是因为身上有着鼠目寸光、优柔寡断、不会用人的三个致命缺点,最终把自己手中的一副好牌打的稀巴烂,不仅输了这场“牌局”,还输掉了自己的人生。在官渡之战中,袁绍败给了曹操。因为这场战役,袁绍备受非议。大家对袁绍的战略、战术横加指责,认为他的失败,是因为没有接受沮授和田丰的良言相劝造成的。似乎袁绍只要接受了沮授和田丰的建议,就能够打败曹操一样。双方在官渡对峙期间,实际上压力更大的是曹操。当时曹操的手下有很多都叛逃到了袁绍那里,还有很多暗暗与袁绍串通。在官渡之战后,发现一箱子和曹操手下与袁绍串通的书信,曹操命令烧掉。曹操说,在当时的情况下,我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幸免,更何况他人。可见,曹操的胜利是如何的艰难。因此,曹操的胜利不是因为双方的实力差距,而是来自于谋略的运用。用诸葛亮的话说,就是“非唯天时仰亦人谋也”。而这个人谋,是袁绍的内部出现了问题。官渡之战有很多疑点。比如说许攸的举动十分可疑。而曹操能够料事如神,抓住袁绍致命的弱点,屡次准确的袭击袁绍的粮道更是可疑。这些在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我们只能发觉这中间的疑问。袁绍的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出兵前废除了沮授,拘禁了田丰。在一场大战前,袁绍为何要自断股肱,这是一个迷。不过,我们可以从这一点判断,只要袁绍发动对曹操的进攻,这些矛盾就会爆发,这就更加可疑了。

袁绍在官渡之战听了郭图的建议导致失败。许攸截获曹军军令,得知曹军缺粮。献计袁绍,集四十万大军,兵分两路,一路十万人马佯攻大营,另一路集三十万精兵径取许昌。无论哪一路得胜,曹都将大败。而袁绍却听信郭图,以为这军令又是曹操布下的陷阱,这导致官渡之战过程中步步错失良机。许攸无奈,最后投奔曹操,为曹操献计,火烧乌巢,这是袁绍败给曹操的重要原因。此外袁绍的个性是有谋无断,还朝令夕改,一日三令,前令未至,后令又发,将士不知如何处之。许攸建议袁绍发兵攻打许昌,袁绍觉得有道理遂下令。田丰知道后来找主公建议当前不要攻打许昌,袁绍又觉得有道理接着重新发令不攻打许昌。这样没有主见的主攻,成功也是难的。官渡之战,袁绍的损失有多惨重?10万大军,五位名将!

官渡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峙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一统北方中原的基础,也决定了东汉末年的诸侯竞争格局。在官渡之战前,袁绍无疑是东汉末年实力最强大的诸侯。但是,在官渡之战后,袁绍集团走向了败亡,曹操则成为东汉末年最强大的诸侯。那么,问题来了,在官渡之战,袁绍的损失到底有多惨重?

一、10万大军

首先,建安四年(199年),袁绍最终战胜公孙瓒,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在此基础上,袁绍想要渡过黄河,从而和曹操争夺天下。起初形势袁强曹弱。袁绍已无后顾之忧,地广人众,可动员的兵力在十万以上,特别是袁绍的核心地盘——冀州。在汉末三国时期,“冀州户口最多,田多垦辟,又有桑枣之饶”,“冀州民人殷盛,兵粮优足”。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拉开了序幕。袁曹两家的决战,一触即发。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在官渡之战中,袁绍一方投入了10万大军。当然,也有史料认为,袁绍一方的兵力在11万左右。而从最终的结果来说,袁绍调集的10万大军,基本上都在官渡之战中损失殆尽了。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最终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指挥生涯最辉煌的一页。与此相对应的是,在官渡之战中,袁绍仅仅率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