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欢迎来到实力至上的19世纪欧洲

关灯
护眼
第8章 帝国掌上的明珠(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东瀛,德国最大的海外省份,也可以说是德意志帝国掌上的明珠,几乎可以说是亚洲最富强的地区,只有德国一半不到的领土,人口却跟德国本土相差不大,每年都可以给德国政府提供百分之四十以上的财政税收。

在世界大战中,东瀛作为盟军在亚洲的大后方,可以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只能说这个位置在地缘政治上的确是有点东西的,东瀛的军队在远东击败了俄军,复刻了日俄战争的奇迹。

在海上又给美国人整了波大的,使出了东瀛特色的偷袭战术,一波差点给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全部送走。

可以说德国的太平洋舰队比德国的公海舰队战绩更加辉煌,太平洋海战属实是让德国海军扬眉吐气了一波,而且对面的可是美国,美国可是实打实的列强,海军实力虽然不如欧洲传统列强,但至少能排进世界前五,能击败这么强大的对手,只能说德国海军总算不是曾经连丹麦都打不过的孱弱军队了。

来到东瀛本身,只能说自从德国占领之后,就一直爆发士族叛乱,东瀛的旧势力是极强的,奥古斯特当年的大清洗并没能一口气将其全部清理掉,在随后的十几年内,幕府与德国这两派势力一直在撕扯着东瀛的社会,而德国从来不会对企图开倒车的人手软。

德国刚统一的时候,封建的残余力量的确还是很强大的,而奥古斯特的解决方式也很简单,就是逐渐减轻这帮人在社会中的生产力比重,德国最大的封建力量是容克贵族阶级,要处理掉容克集团当然并不容易,奥古斯特选择的是迫使大容克转型,逐渐兼并小容克,并在社会中增强资产阶级和市民阶级的力量。

这是一种比较温和的做法,毕竟奥古斯特的基本盘就是德国,在很多地方都更加谨慎,但是对付东瀛的地主可就没那么复杂了,全部突突了就完事了,就东瀛爆发的士族叛乱,无一例外都被德国政府一一消灭了。

即使是规模最大的抵抗运动,德国也只是花了一些功夫,毕竟双方在武器和士气上的差距越拉越大,对于东瀛人民来说,在德国来之前,他们没有民族和国家的理念,只有共同的文化,是德国到东瀛之后,才带来了这么多先进的东西。

对于东瀛人来说,他们生活的太压抑了,被幕府统治和被德国人统治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甚至德国人可能更像个人,德国人是真的会帮他们涨工资,而幕府不多征收点税就不错了。

而德国在彻底扫清了东瀛所有的反对势力后,东瀛也展现出了它强大的工业潜力,跟意大利完全不同,东瀛的矿产资源并不少,德国只需要引进工业机器,靠东瀛本地的资源完全可以帮助其实现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更加复杂,德国政府则用了另一套策略,从1870年到1890年的二十年间,德国和东瀛政府,设立了十二所公立大学,六百多所中学,上万所小学,东瀛的识字率一度达到了与德国相同的水平。

这么庞大受过教育的工业人口为东瀛这台巨大的工业机器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燃料,这二十年间,东瀛的煤炭产量翻了八倍,发动机的数量翻了七倍,铁路里程增加了一百多倍,这是属于东瀛的工业奇迹,而且东瀛的日子也比otl中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好过很多。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德国在它走向民粹主义的那条不归路之前,就将其拯救了,而奥古斯特时隔二十年重新来到了这片土地,而这一次所有人都为奥古斯特的到来而欢呼,有的东瀛人为了亲眼见到他们的皇帝,从东瀛的各地来到了东京。

在东京的街头,民众拉起了横幅,在港口的周围,聚集着上万人,这是连天皇都未曾享受过的待遇,毕竟在东瀛人眼中,他们的国家已经没有天皇了,毕竟报纸从来不会谈论天皇的近况,他们只会宣传那些在欧洲的大人物,久而久之,很多人甚至都不太认识天皇了,只知道东瀛还有这么个东西存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