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大明:黄袍加身,你们可害苦了朕

关灯
护眼
第71章 太岁头上动土!(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他们完全将周鉴当成了大寇首领!

程家圩寨内部不小,如同一个大的庄子。

程家大宅位于寨子中间,被众星拱月围起来,核心建筑是三层小楼,也是整个寨子最高的屋舍。

二楼临窗的书房中,周鉴坐在黄花梨官帽椅上,翻看着程家的账本。

透过窗户,看到程家门前一片小广场,以及一座戏楼。

此时小广场上摆满了大锅,炊烟袅袅,伴随着浓郁的米香味。

吴秀才带着一帮人妇人在烧火熬粥。

周围围满了流民,个个伸头眼巴巴的看着。

周鉴的队伍自徐州府收容流民,一路走来已有万人。

商队携带的粮草早已见底,为此他赶走了不少青壮,只留下老弱妇孺。

如今占领了程家庄,周鉴第一时间下令开仓放粮,给流民们施粥。

程家作为沭阳县最大的地主,仓库里堆满了粮食,有的甚至发霉了。

连粮仓里的老鼠,块头都赶上猫了。

上楼的脚步声响起,却是秀才吴大有。

他手里拿着一摞田册账本,恭恭敬敬道:“大人,学生已经将程家庄的田地人口都整理好了。”

周鉴嗯了一声,接过册本翻阅着。

内中除了程家的家产分布,还有这豪强家族的发迹史。

程家祖上本是徽州府的一个木匠,因闹灾荒举家流落到淮安府沭阳县,在河边搭棚居住。

经当地驴贩撮合,与乡下一个聋耳瘸腿姑娘结了婚,生一子,便是程老爷的父亲,名为程聚。

因家中穷困,没钱读书,致使程聚打小与一些青皮流氓混在一起,名声极差,被乡邻看不起。

程聚受到刺激,便决心做生意,以求发达。

他在城中一个酒楼前摆摊子,生意还行,因为人灵活,被酒楼老板赏识,收入麾下助业。

后酒楼老板返回山西老家,将本地产业交给程聚看管。

哪知那山西老板回乡不久后病逝,再也没回来过。

程家接管酒楼后,既开槽坊,又做布店等生意。

程家在致富上,很有手段。

因地处黄河下游,又有淮河,当地灾害频繁。

每到早涝荒年,附近百姓四处乞讨,程家趁机开设粥场,熬了大量稀粥以低价供百姓充饥。

程家粥并非免费,只是价格低,便于吸引人流。

凡来喝粥的百姓,有钱交钱。

没钱的吃得多了,需立张字据,以土地抵帐。

有些农民走投无路,到程家来借债,以土地抵债。

短短几年功夫,程聚便积累丁大批钱财,拥有土地四万余亩,成为当地众人皆知的地主豪强。

程聚有两个儿子。

长子程泰,考取功名入仕为官,利用家族关系步步升高,便是如今的淮安知府。

次子程开,正是被周鉴枪毙的程老爷。

因程老爷流氓习性,加之有兄长保护,程家在其手中达到极盛,拥有巨资成为淮北之冠,被人称为\"活财神\"。

程家占有的土地多达十六万亩,地盘横跨二百余里。

多是程老爷通过手段,低价从百姓手中巧取豪夺而来。

附近百姓,多是程家佃户,种着原本属于自己的地,每年还得给程家缴纳大部分粮食。

遇到天灾,一家人连糊口的粮食都不够,但必须得先把程家那部分租子给交齐,否则就会被打死。

“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周鉴摇了摇头。

历朝历代太多的地主豪强,都如程氏这般发迹。

趁着天灾人祸,大肆兼并农民土地。

勾结官府,做强做大,为祸一方。

可惜,他们今日踢到了铁板,还敢太岁头上动土!

简直是自寻死路!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