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大明:黄袍加身,你们可害苦了朕

关灯
护眼
第53章 周鉴的第一次(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午门前乌压压的站着一片官员,等待宫禁结束开门。

由于天黑,倒是没人认出周鉴。

压根也没几个人见过他。

不过见他身穿飞鱼服,百官们自然而然的离他远远的。

“周阁老?”周鉴看到了熟人,内阁首辅周延儒。

周延儒也看到了周鉴,却假装不认识,继续与旁边一个老头子说话,故意背着身子。

“这老头,以前可不是这样的啊!”

内阁首辅周延儒,去年还亲自登门造访,求着嘉定伯周奎通族谱。

见了周鉴一口一个国舅爷安好,还屡屡派人送银子。

这次居然假装不认识?

玛德!

周鉴忽然意识到,这次朝会的危机程度,只怕不小,连首辅都对自己避而远之。

等了一刻钟左右,朝鼓响起,午门两侧的掖门开启。

百官按照次序排队从右掖门进入,皇亲勋贵从左掖门进入。

周鉴知道,午门中间的大门是御道,只有皇帝可以随便走。

皇后一辈子只能在大婚时走一次。

还有科举前三名的状元、探花、榜眼,高中面圣当天,也能走一次正门。

平日里,此门谁走谁死。

“咦,都不许走,那谁去开门?”

望了眼午门正门,周鉴一时好奇。

早朝在皇极门前举行,从皇极门到金水桥的那一片空地上。

嘉靖朝之前,皇极门称为奉天门。

老道士嘉靖是起名狂,很喜欢给各宫重新命名,

将“奉天殿”改为“皇极殿”,“未央宫”改名为“启祥宫”,“长安宫”改名为“景仁宫”,“永安宫”改名为“永和宫”······

嘉靖还给自己的生父改名,连太庙中太宗皇帝朱棣的庙号都被他改为“成祖”了。

崇祯朝的早朝规模不小,人数有两三百人,皆是京中五品以上官员。

人虽多,但纪律很好。

因为都察院的御史在一旁拿着小本本维持纪律,谁讲话就记下来。

外围是一群锦衣卫大汉将军持刀站岗,目不转睛。

谁敢造次,直接二话不说拖出去罚站。

文武百官分两班站立,文官为左班、武官为右班,静静等待崇祯皇帝驾临。

在锦衣卫的引导下,周鉴处于在靠前的位置。

他居然看到了好基友,新乐侯刘文炳!

“刘兄!”

刘文炳站在靠前的位置,听有人喊自己,回头一看,眉宇间露出笑意,却是没有说话。

他嘴里似乎含着东西。

见周鉴说话,刘文炳忙摆摆手,从袖子里掏出一片薄薄的人参,塞在周鉴手中。

让我吃?

周鉴塞嘴里嚼了嚼,勉强咽下。

但见刘文炳瞪大眼睛:“你吃了?”

“不然呢?”周鉴有些无语。

刘文炳摇了摇头,又从袖中取出一片人参:“含着,噤声!”

难怪这帮大臣不说话,原来个个嘴里含着人参!

周鉴忽然想起了多年前的一个历史小科普。

古代官员上朝前不敢喝水吃饭,唯恐朝会上憋尿或者闹肚子。

若是早朝举行几个小时,不吃早饭的大臣们长时间站着很容易脱水虚脱。

这对平均年龄超四十岁的文官们,是个极大挑战。

而一片薄薄的人参,就能解决这个大题难。

人参大补,含在嘴里提神醒脑,安神生津,又能避免在朝会上上厕所,无疑是早朝人员出门必备的神器。

为了不让自己出丑,周鉴也如他们一样,将人参含在嘴中。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