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我父刘玄德

关灯
护眼
第228章 徐晃劝降(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杨奉感受到徐晃的郑重其事,连连点头:“公明请讲。”

“徐州兵强马壮,人口繁多,军粮物资无不繁盛。如今天下大乱,如徐州般大治者,宁有二乎?”

徐晃先吹了一波徐州的长处,杨奉也觉有理。

别说河南、关中了,就是河东、弘农都被糟蹋成啥样了。

张济堂堂一个镇东将军,占据一郡之地,却连麾下万余兵卒都养不活。

可见西凉武人的政治能力有多烂。

对于他们来说,抢一波,吃两年,怎么都比慢慢种地来的简单划算啊。

更何况他们的影响力,根本不足以支持其他们进行赋税征收。

下面的士族豪强哪一个会乖乖的上交粮食给他们?

肯上交的却又早就被他们给抢光了。

“徐州真这么好?”

杨奉啧吧着嘴巴,心里有些怀疑。

徐晃却是苦笑道:“将军,徐州距离河东可是上千多里地啊。”

你说怎么治理地方,杨奉那听的肯定是一脑门浆糊,可要说到军事,那杨奉可就要聪明不少了。

徐晃这一比方,杨奉心里一琢磨,立刻回过味来了。

要徐州没这么好,这三四万人,是怎么在这寒冬腊月的来到河东的?

总不能是飞过来的吧。

“有道理,有道理。”

杨奉摸着短须点着头,他也不是傻子,看出徐晃这都是在打铺垫,于是直截了当的问道:“那公明伱说了这么多,到底是想要做什么?”

既然杨奉都这么问了,那徐晃自然也就图穷匕见了:“晃欲建言将军,早降徐州!”

“什么!?”

饶是杨奉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也让徐晃这么激进的态度给吓到了。他之前觉得徐晃可能是想建言自己和徐州结盟,真没想到徐晃原来是想让自己去给徐州当小弟啊。

杨奉的醉意瞬间吓的不翼而飞,整个人都惊坐了起来,伸手去抓宝剑。

可他面前的徐晃却跟个没事人似的,依旧拜服在地,仿佛像是在等杨奉的决断一般。

看见徐晃没有半点动弹,杨奉这才缓缓冷静了下来,心里琢磨开来,原来公明还真就只是建言啊,吓死乃公了,我差点以为公明要拿我当建言的道具了。

随后,看着徐晃匍匐在地的后背,杨奉心里忍不住又有些嘚瑟了起来。

看看丁原、董卓,不是一方刺史,就是权倾朝野,看人还不如我杨奉。

我家公明忠厚仁义,就是干不得以下犯上的事。

徐晃会劝说杨奉投降,其实这件事情并不意外。

正史上他也是在这个时候劝说杨奉投降曹操的,而且杨奉还同意了。

只是曹操忌惮杨奉兵马众多,又想把汉献帝迁徙去许昌,担心杨奉会反对,最终没有接受杨奉的投降。

“公明,且先起来吧。”

杨奉将抓到的手里的宝剑又重新扔掉。

徐晃的勇武他再清楚不过了,真要拿自己脑袋当贺礼,自己就是拿着宝剑也不过在礼单上多添一笔的事。

听见杨奉的话后,徐晃这才恭敬起身。

杨奉犹豫了片刻,像是商量道:“公明啊,事情未到如此地步吧?”

徐晃却是回答道:“确如将军所言,我军远不至如此地步。然晃常闻智者远虑,居安思危。况且此时正是徐州最为需要将军的时候,我观关东勤王军中,徐州军虽占大部,却依旧有兖州、豫州、河内兵马。等迎奉了天子,回转神京,徐州又不缺人,彼时再降,徐州军未必还会如现在这般重视将军了。”

杨奉沉默许久,最终还是缓缓摇头:“事不济此,可再等等。”

徐晃也不再劝,告辞离开,让杨奉早点休息。

杨奉点点头,亲自将徐晃送出大帐。

这番劝降,其实是徐晃自作主张,并非是刘封的首尾。

因为刘封所图者,仅徐晃一人也,白波军,贼兵也,刘封还怕这些贼兵把自己家徐州军风气给带坏了呢。

徐晃之所以会冒险劝降杨奉,一来是自己已经为徐州刘封、关羽、高顺、张辽等将折心,二来也想能为自己现任主上杨奉谋个好结局。

这才冒险一试。

杨奉倒是没有疑他,但也没有答应他。

对此,徐晃也只能叹息一声,上马回本部营地去了。

徐州军营地中,刘封倒是收到了一封手书。

送手书的人是钟繇。

在之前闻喜见面时,刘封就对钟繇非常热情,同时还取出了陈纪、陈群父子、荀攸、郭嘉以及一众豫州名士的书信,交给钟繇。

这些书信让钟繇明白了眼前这个少年,和他的父亲,都是豫州士人的朋友和主君。

对于刘备愿意任用大量豫州士人,钟繇是相当高兴的。

这可是乡党,哪怕钟繇此时并不在颍川,而是位于朝中,可乡党的关系是斩不断的。

同时,钟繇也很清楚这些书信里要说的事情是什么,这些书信必然是求恳自己多多照应刘封,为刘封在朝廷中枢谋取足够的利益回报。

对此,钟繇表示责无旁贷。

果然,今天书信就过来了。

刘封将书信打开,里面总共说了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是天子刚刚举办了宴席,安抚白波军四将,并有心将其收为己用。

对此,刘封只是同情天子不容易。

因为这事注定成不了。

天子但凡想要收取白波军,则必须要拿出大量的粮食,这是最基础的东西。

如果你连白波军都养不活,你凭什么收拢军心?

哪怕杨奉他们都愿意投效于天子,可下面的白波军将校士卒依旧效忠的是杨奉、韩暹他们,而不是天子刘协。

可天子拿的出来粮食吗?

这显然是个不用回答的问题。

只看天子还企图靠拉拢杨奉、韩暹等白波将来收拢白波军,就可知他的聪慧依旧只是小聪明,看不到问题的本质。

因此,刘封对此根本不用出面,更不用反对,坐视其败即可。

第二件事,是告诉刘封,议郎丁冲偷偷去了曹操的军营,不知其所谋,但必有缘故。

丁冲是豫州人,和曹操是老乡加姻亲,这一点钟繇在先前介绍朝中人物的时候就告诉过刘封了。

在意识到丁冲就是被曹操逼死的那个大舅哥之后,刘封回忆起的东西要比钟繇介绍的还要多。

丁冲在史书上的死因是后数岁,遇诸将饮,美不能止,醉,烂肠而死。

这个烂肠而死,常常是用来形容隐杀的。

而且丁冲嗜酒又不是一天两天了,他有几次能止的?

无非就是丁夫人因为曹昂的事情不肯原谅曹操,使得双方形同合离。

这样一来,丁冲这个大舅哥就相当尴尬了,尤其是他还坐在司隶校尉这种要害到极点的位置上。

不过丁冲这会儿可是曹操的铁杆死党,偷偷跑去找曹操,肯定是有重要的事情。

可惜自己在曹操那没有钉子,不然真想探听一番他们在聊点什么。

钟繇的第三件事情,说的是天子东归的事情。

(本章完)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