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大明道士天子,但是在永乐

关灯
护眼
第30章 我不知道(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文华殿。

原本每日热闹的文华殿,如今更加热闹。

军机处官员全数不在大殿,被移到偏殿的小房间中处理政务。

至于主殿,已经站满了官员和儒生。

他们吵成一团,叽叽喳喳的声音不断响起。

最上方是两个宦官,他们一左一右,拉开一副卷轴。

卷轴上用大白话写着经世济民之学,同时还有标点符号,可以说是毫无风雅的文字,却在读书人脑海中投下炸雷。

在场的读书人,不论品级职权,都会经世济民之术。

他们从未想过,经济一途,竟然可以写的如此深入浅出,比起晦涩难懂的经文,更像是一副画,将国家经济的奥秘徐徐展开,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人的眼中。

“错了,错了。”

年轻的儒生指着卷轴中关于“货币”的内容说道:“陛下不该滥发钞票,这是失信于民。”

“这不是陛下的错,而是我们作为臣子的失职。”

“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真的按照这卷《经济·天下》所写,各个朝代的经济问题都游刃而解,但是我朝的问题是自下而上的。”

“若是恢复宋朝旧制,可行吗?”

“不行!”

“大宋旧制在于繁华的商业,我大明重农抑商乃是国策,怎么可以支持商业。”

“还有市舶司,宋朝海运带来的利润足以支撑当时的经济政策,我朝还没有如此繁荣的市场。”

“……”

现场变得无比混乱,更是有儒生拿着纸笔,趴在地上,疯狂的算着什么,嘴里念念有词,一副要疯掉的样子。

而在屏风后,朱棣和道衍对坐,喝着新摘的茶叶。

“你倒是不急。”道衍笑道。

朱棣抿了口茶,说道:“朕对于经济一窍不通,之前滥发宝钞已经犯了大错,如今还是不要开口的好,省的影响这些儒生的讨论。”

道衍沉吟片刻,缓缓说道:“经济之中藏着大学问,世子仅仅写上卷《经济》就已经是醒世恒言,也不知下卷,又是怎样的才气。”

朱棣听到这里,眉头皱起。

“老和尚,你真的觉得瞻壑那孩子是从仙人那里学会了仙法?”

道衍反问:“陛下你信吗?”

朱棣沉吟片刻,想起那日夜晚听到的天下第一奇书,抿嘴不语。

若是真的,岂不是说大明最后会亡在大清的手里,太祖自胡人手中夺回的江山,经过自己这一脉的手,又被胡人夺走了。

不想在这个问题上深究。

朱棣强硬地转移话题:“和尚,你觉着这里的人可以给朕一个满意的变法吗?”

“能也不能。”道衍缓缓摇了摇脑袋:“世子所写天书,老衲仔细看过了,确实指出了大明钞法的问题,也给出了一些例子。”

“在场的儒生,都是精通经济的人,又有天书点化。”

“想出一套适合大明的新法,不成问题。”

“只是如此,却无法解决大明,乃至华夏货币的最大问题。”

道衍睁开眼睛,冷冷地吐出这样的话。

“缺金、缺银、缺铜。”

华夏的货币无论怎么变化,这六個字始终绕不过。

至于日后银子成为华夏的主流货币,根本的原因是海外白银流入,导致华夏的白银数目多到离谱,可以说整个世界五百年的白银全数流入华夏大地也不为过。

以至于后世的小说写起唐宋,总是动辄白银万两,其根源就在这里。

在明清之前,铜钱是主要货币,白银用来进行大额交易。

到了明朝末年和清朝,白银完全取代了铜钱,成为了百姓的主要货币,当时一斗米需要二两银钱。

同时,这些白银并不掌握在朝廷手中,而是落入了海商的手中。

换言之,清朝有着严重的两极分化,有门路的商人银子多到足以填满地窖,寻常百姓却因为白银流入导致的高物价而变得更加贫穷。

缺少贵重金属,是华夏财政跨不过去的槛。

道衍老神自在,见朱棣陷入沉思,便知晓这位马上天子不知道其中的门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