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关灯
护眼
第697章 诗坛新领袖(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王文龙一个没注意,直接成为竟陵派的先行者了。

在文章之中锺惺还愤慨的批评当今诗坛的创作情况:“湖广诗人,自称抒发本性,然而写文字总要对照着一个古人。作诗时便说我这篇诗学的是李杜,评价时又说这一阙词有东坡之风……连夸人也要找个古人材夸得出口,还自信洋洋以为自己在抒发本心。

难道不知学来学去,总非自己,既非自己,何谈本心?

王建阳的《长相思》正提供了另一范例。

其语言再是直白不过,然而王建阳却能从生活之中发现真味,以景入心,不言情感,却使满怀心事,跃然纸上……天涯羁旅、漂泊异乡、梦回家园,全然信手拈来,不需雕琢……今日翻着古人佳作比照作诗的文人,却应多读读王建阳这首词,能解许多疑惑也……”

锺惺的这篇大作一经问世,立刻便从地方小报转载到全国知名的文学报刊上。

因为锺惺在此文之中对当今市面上流行的公安派开炮开的太猛了,很难不引起讨论。

连王文龙看到这篇文章都不禁惊讶,此文所阐述的内容对于王文龙来说十分熟悉,因为这就是原历史上十几年后锺惺的大作《古诗归》的主旨思想。没想到的是锺惺的文学思想在此时就已经成熟。

明代的诗坛正站在需要改革的关口,正缺一个指导思想来引领,锺惺的此文一出,立刻引起诗坛大讨论——“竟陵派”的土壤正在慢慢形成。

在这一派中,王文龙居然成了开山祖师,甚至有教主地位,因为他的诗词风格在竟陵派作品中显得太过于出彩。

竟陵派的大多数诗词都喜欢挖掘作者内心的小情绪,古怪无比,虽然在明末得到文坛追捧,但实际上能够看得懂和接受的读者并不多。而王文龙的诗词却无论是竟陵派还是普通诗人,全都爱读爱看。

于竟陵派来说,王文龙的作品正好向大家表明,根据竟陵派的创作方法写出来的诗也可以是众人都能接受的神作。于其他人来说,王文龙的诗则比竟陵派的其他诗歌好接受的多。

海内文人都疯狂了,追着王文龙的几篇诗词仔细研究,甚至直接步韵——就是直接将《长相思》的韵脚拆出来,每一句都用和王文龙同样的韵。

韵脚限制了用词,这样步出来的诗词和原诗词真正是气脉相通,乃是最快速学习某一作品风格的方法。

如果说前后七子是三十年前的诗坛领袖,公安三袁是近十年的诗坛盟主,那此时此刻大明的诗坛风向标就是王文龙无疑。

从书院到地头,从闺中才女到穷酸秀才,但凡对诗文有所追求的,全都捧着王文龙的作品仔细研究。

儒林外史之中的诗词也被拆了出来,这也是清代的作品,其中的诗词也带有清代性灵派的神韵。

只不过即使这样王文龙的作品数量还是太少了,全加起来不过十几首,让想要学习王文龙写作手法的人感到十分遗憾。

明代诗坛在经历复古运动之后一步步发展,创作者终于要从各种诗文格式之中走出来,转向表达自己的思想,而王文龙无意间为这条诗文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在整个诗词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章完)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