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关灯
护眼
第865章 国产大涵道比涡扇的装机对象(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小常,这次过来,就只是为了太空育种的事情?”

丁高恒从常浩南手中接过茶杯,然后笑着问道。

虽然刚才几人谈到的内容不少,但海洋监视卫星,还有探月之类纯粹是栾文杰在这导致的巧合。

所以实际上么……

确实是。

但既然领导专门问了,那常浩南肯定不能这么直白地回答。

他先是点点头:

“主要确实是为了育种的事情。”

稍作停顿之后,又继续说道:

“不过还有点航发集团业务相关的情况,本来打算年底统一跟您汇报的,但今天来都来了……”

丁高恒稍微调整了一下坐姿,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架势。

“这眼瞅着,涡扇10就要设计定型了,往后虽然还有生产定型的任务,但是需要的人手比现在少得多,尤其是其它厂所派出来,到盛京参与涡扇10项目的同志,最晚明年春节前差不多就能各自回到原单位,这样,也就能担负起一些新的项目了……”

听着常浩南的回答,丁高恒逐渐面露喜色。

过去,他最头疼的就是听到跟航发有关的新项目。

但是现在,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就比如去年你在航空动力集团成立那时候,说过的那三个新型号?”

丁高恒问道:

“我记着好像有大功率的航改燃机、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还有一个……是1600kw级别的涡轴?”

“对,您记得没错。”

常浩南肯定道:

“第一个舰用燃机,之前我已经跟701所那边接触过,是给以后的国产主力水面舰艇准备的,第三个涡轴发动机……咱们在涡轴方面的技术储备还比较少,加上南方动力那边派来的人手也不多,能力相对薄弱一些,倒也没那么快。”

“只是这第二个项目,大涵道比涡扇……还是得找个合适的装机对象啊。”

这下,丁高恒听明白了——

航空发动机独立于飞机型号立项,只是摆脱了过去的附庸身份而已。

并不代表航发研制要和飞机型号脱节。

发动机造出来,总得有飞机装上才算真正的成功。

但常浩南现在毕竟已经不是航空工业集团的人,不好直接指挥兄弟单位的工作。

所以,这是来自己这要项目的。

“不能直接给C909换上去?”

丁高恒询问道:

“反正等我们的大涵道比涡扇研制出来,C909应该也能完成国产化了。”

“不太行。”

常浩南摇摇头:

“C909设计的时候适配的是PS90A,直径相对小一些,换一个更大尺寸的航发会有安全方面的风险。”

“长远来看,我们肯定会从头开始全新设计一款和空客A320或者波音737同级别的客机,但是沪飞的研发能力目前还比较一般,而且几乎全部力量都用在两个型号的国产化上面,短时间内恐怕没有额外的精力,而且全新客机配全新发动机,对航空公司来说恐怕也难免存在顾虑。”

“所以我考虑,还是让这个型号先在军机上面经受一段时间的考验。”

航空领域跟大多数其它领域不同,民用机对于可靠性、维修工时,以及安全性方面的要求反而比军用机要苛刻得多。

特别是对于国际航空市场来说,华夏仍然算个新玩家。

而且干线客机还涉及到适航认定层面的问题。

总之还是军机的后顾之忧更小点。

“军机用到大涵道比涡扇的……基本就只有军用运输机了。”

丁高恒思索道:

“但是像伊尔76或者C17那样的战略运输机,恐怕也不是短期内能拿出来的……”

“可以搞小一点的。”

常浩南说出了早就想好的方案:

“我们在结构设计和航空材料方面的水平暂时还不足以支持200吨级运输机的研发,但是用涡扇的也未必一定得是重型运输机嘛。”

“新一代中型运输机,也可以用两台大推力涡扇取代四台涡桨,搞个80-90吨的最大起飞重量和25吨左右的载重,这样易维护性和飞行舒适性还能更好些。”

“一方面是自用,还有竞争一下国际市场上安12和C130的替代品,另一方面,还能给未来80吨级干线客机的研发累积一些经验。”

这种用双涡扇取代四涡桨的思路,在2000年这会还比较稀罕。

但是到2010年以后,基本就会成为世界各国偏爱的对象。

比如巴西航空工业研发的KC390,在2020年代就几乎成了同级别飞机中的首选。

荷兰、匈牙利、葡萄牙、韩国,甚至美国空军都对此型号青睐有加。

华夏的产品虽然不太可能卖到美国,但其它市场还是可以争一争的。

毕竟连阵风的发动机都用上华夏技术了。

那运输机的敏感程度,相比主战装备终究还是要低得多……

(本章完)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