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咸鱼穿越成农女,赚够钱我就躺平

关灯
护眼
第37章 挖笋子(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春节到过了元宵,也就算过完了。

冬日整日窝在家里,对于农人来是难得的清闲日子,但是对于宋月这样闲不住的人来,没有一点娱乐活动,生活实在是太乏味了。

整日除了做绢花就没什么事情好看,于是便变着法子整些好吃的东西。

把前世的记忆翻了个遍,倒也找出了几种在这里能做的吃食。

煎了一个鸡蛋然后拿铲子切成了好几块,放上热水煮开,在放上些白菜叶子,三四片的腊肉,一个自制版的火锅汤底便做好了。

拿着陶锅盛起来,放到火炉上,一家人围着锅子吃热气腾腾的涮菜,热闹又暖和。

这是杨家人这些日子最喜欢的吃法,有时候也煮酸菜豆腐锅,不过就是换了个汤底。

涮下去的菜永远都是白菜,土豆片,红薯粉条,晒干的木耳之类的。

宋月还给大家做了鸡蛋煎饼吃,这个饼子不需要杂粮煎饼那样薄薄脆脆的,用用面粉调了一个差不多的面糊。

摊在锅里,稍微成型之后打上个鸡蛋,翻个面刷上点杨大娘自己做的咸酱。

然后酸菜、腌萝卜之类家里有的蔬菜想吃什么都行,随便放一点包起来就完事了。

在没吃过现代街边吃的杨家人心里,这种风味独特的煎饼味道甚至可以和肉并粒

也就是杨家的日子现在好过了一些,才能吃的上鸡蛋和面粉。

要是放在以前,鸡蛋都是拿到街上去卖的,也就几个孩子能隔三岔五的吃上一个水煮蛋。

到了三月,气也渐渐转暖,虽然还是寒风凛冽,但是至少不会冰雪的了。

门前的枝桠上渐渐长出了嫩绿色的新叶,鸟儿也陆陆续续的开始回归,初春的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真的是太喜欢春了,以前在忙碌的大城市里,总是容易忽略四季的变化,在村里确实能够深切的感受到万物复苏的灵动。

前几日下了几场淅淅沥沥的雨,杨老爹和杨大娘开始往地里施肥,为春耕做着准备。

山上的竹林里也又笋子开始冒头,这日宋月便背着背篓拿上了锄头准备去山上的看看。

刚到山脚下便遇到了两个同样装扮的姑娘,瞧着岁数也不大。

大些的那个清瘦些,也就十六七岁,的那个脸圆圆的,穿着个花袄子。

那个脸圆圆的姑娘问道,“你是哪家的姑娘,从前我咋,没在村子里见过你呢。”

宋月笑着回答,“我是村西边山脚下,杨木匠家的大儿媳,去年年前才嫁过来的。我家那边偏,人家比较少,来往的人也少,村里子的人不认识我也是正常的。”

圆脸姑娘点点,“原来如此,那边我们确实不怎么过去,我叫胖丫,这是我邻家嫂子彩霞姐,你也是上山去挖笋子的吗?”

见她们两人也是去挖笋子的,宋月对这边还不太熟悉。

便问,“我还是第一次去挖,不知道那边的笋多一些。”

彩霞向宋月解释,“这边笋子是毛笋,个头大还好吃,西边片山上长地是苦笋,我们清河村也就这两片地方的多一些,其他的山上都是树。既然你也是去挖笋的,就和我们同行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