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傲世第一皇子

关灯
护眼
第504章 亲探民情(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经过十余日不间断的工作,中州的情况有了很大好转,流离在外的百姓纷纷在官府的帮助下回到家乡。又在官府清查土地行动中明确了普通人对土地的所有权,避免将来出现豪强巧取豪夺的可能。

此外,在邹静云与赵鼎的积极努力下,海量的种子、农具分发到中州各地,令百姓有了农耕的能力。

于是乎,当春耕的时节一到,无需官府派出官吏劝农,一家家一户户百姓便自发出门,扶老携幼,抗锹荷锄,奔赴田间地头。

身强体壮者手持锄头,将荒废了的土地一点一点开垦出来。农妇则跟在后头,用铁锹将杂草根须斩断。稍大一点的孩子带着弟弟妹妹,在田地里翻找田鼠的洞穴,为每一粒战利品而欢呼。

老人一手抱着篮子,一手将种子播撒进大地,慢慢悠悠地跟在儿孙后面,好不惬意。

“种了这茬麦,收了今年粮。晌午吃白面,早晚喝面汤。农家少闲日,耕收加倍忙。年年皆如此,代代有余粮。”

一声声打油诗响彻田间,这是百姓们最朴实的愿望,也是他们今生最大的追求。

一个银发老翁路过,拦下一位老农。

“老哥,我是过路的外乡人,路过贵宝地,希望能讨口水喝,不知能否成全。”

其实银发老翁哪里是什么路人,他可是曾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晋丞相陈白慕,当今监国的岳父。

农民是这个国家最富有同情心和朴实的人,这位老农自然也不例外。

他曾因战乱而逃离家乡,成为流离失所的流民,对于客居异乡的境遇更能感同身受。

“好说,好说,不过是一碗水罢了。同为大晋子民,理当互相照拂。”

老农唤来儿女,抬来水瓮,亲自为银发老翁倒了一碗水。

陈白慕接过水,一副饥渴万分的模样,一口不停地将整碗水喝尽。

“清冽甘甜,不愧是中州大地的好水。”

“老哥,现在太阳正大,不宜农耕,闲着也是闲着,我陪你说会话怎么样。”

人一老,社交就少。同辈人渐渐老去、死亡,儿孙们又没有共同话语。能遇上陈白慕这样的同龄人,实在难得,老农也乐得交谈一下。

“好啊,闲着也是闲着,有你作伴也挺好的。”

话匣子打开,陈白慕开始将话题引到自己想了解的方面上去。

“老哥,你们这边地种得怎么样啊,没有牲口助力,就凭这几口人,想要耕种如此多的田土,恐怕不容易啊,你们就不怕秋收的时候饿肚子?”

提到这个问题,老农忍不住叹了一声气。

“谁说不是呢,都怪该死的叛贼、乱军还有楚国蛮子,要是没有他们祸乱中原,咱们何至于过这苦日子。”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要不是今年官府招抚流民,又发种子,发农具,恐怕我一家老小只能再山野中挖竹笋、野菜过日子,连回家耕种一亩薄田的愿望也实现不了。”

对于这样的回答,陈白慕颇感意外。

百姓与官府,从来站在两个对立面,无论百姓如何反感官府,仿佛都是理所应当。可今日遇到的老农却对官府怀有感激之情。从眉眼间的表情来看,丝毫不像是作伪。

“话虽如此,可如果等到秋收时官府按照往年的税率来收税,你们不照样要典妻鬻子,过上家破人亡的日子吗?”

听到这句话,老农脸上客气的表情荡然无存,甚至淬了陈白慕一口。

“放屁,你怎么说这种不吉利的话。”

“朝廷体恤我等生民度日艰难,已经张贴皇榜宣布今年中州赋税蠲免,无论何事无论何故,百姓无需出一银一钱。”

“只要监国殿下在,我们永远不会典妻鬻子,卖儿卖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