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重生:从劳改犯到千亿富翁

关灯
护眼
第302章 大手笔(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在蔷薇基金有了眉目之后,陈东这才正式答应了开原省理工大学罗院长和高教授的约见。

之所以要等到现在,其实是陈东并不看好与理工大学的合作。

毕竟他现在投资的项目已经很多了,再继续扩展下去,管理跟不上很容易滋生蛀虫,而且也没听说过理工大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专长。

会面就在陈东的办公室内,沙同海作为牵线人全程陪同。

参加见面的,除罗院长和高教授之外,还有另外一位钱教授和一位优秀研究生代表。

因为有了沙同海的指点,所以这次会面,罗院长和高教授绝口不提要钱买设备的事,而是亮出一些他们自认为还算有竞争力的科研项目,寻求合作。

这里不得不称赞几句沙长老的格局: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恨人有、笑人无是常态,他们见不到别人比自己混的好,越是熟人越是如此。

但沙同海不是,老沙是真心希望自己的老朋友能发挥出来,毕竟高弘毅也五十岁的人了,头顶都变成地中海,再不发挥一下,这辈子就到头了。

微电子领域涉及的范围很广:通信、计算机以及未来的手机、电视、芯片、内存、集成电路等等,都属于微电子领域。

但也正因为涉及的范围太广,且跟欧美的差距大到让人绝望,也让国内的投资者望而却步。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欧美现在已经开始用protel等电子辅助设计软件开发集成电路,国内别说开发这种软件,会用的都没几个。

开原理工大准备给大学生开设这门课程,但正版的protel软件,教学使用一个月就要10万元人民币。

虽然罗院长和高教授的年龄,比陈东父亲的年龄都大,但没办法,这年头有钱就是老大,两位对能不能拿到投资,心中都是格外忐忑。

高弘毅研究的课题,主要还是集中在无线电领域,但毕竟他是老一辈,在思想上还没有跟上国际前沿,也想不到后世无线电的广泛应用。

但老高有他的专业特长,在他拿出的几个课题方案中,有不少让陈元生眼前一亮的东西,比如对讲机,遥控飞机。

钱教授主攻的方向是数字电路,拿出的方案是数字通讯交换机。

他们这些东西其实都是欧美发达国家玩剩下的,别人已经投入市场开始大把的赚钱,而国内却是空白。

用高弘毅的话来讲,如果我们现在不追,只会差距越来越大,而且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可以低价占领市场,未来市场很大,不怕赚不到钱。

随着交流的深入,双方讨论的话题由现在转向未来。

陈东虽然不懂微电子,但他懂历史,知道未来二十年之后,人们的生活将被无线网络彻底捆绑。

讲述了很多无线电子应用的场景,比如2G\/3G\/4G\/5G\/6G\/,无人机、无人售货、无人快递、无人驾驶等等。

在罗院长等人看来,这些都太遥远,他们有生之年大概率是看不到了。

高教授带来的这位优秀学生代表叫梁一博,是已经准备去美国读博士的研究生。

之所以带他来,一个是高弘毅想展示实力,你看,咱带的学生也很厉害的。

二来是希望通过陈东,能留住这个聪明的学生,这个时代理科生去美国留学,基本上没回来的,哪怕刷盘子都不愿回来。

你陈老板不是喜欢投资人才吗,我就给你弄个人才过来,看你投资不投资。

梁一博跟陈东的年龄相同,也是24岁。

“罗院长,有没有计划或者方案,把理工大学的电子工程学院,打造成在全国范围内领先的专业学院。”

双方交流了两个多小时,陈东对理工大的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了解。

再怎么说也是后世的985高校,还是有点实力的,只是目前能拿出手的东西不多。

陈东的思想也在不断的延伸,考虑到一个比较深刻的问题:如果在自己的大手笔投资下,青州市的Gdp暴增,挤进全国前10,乃至前5,但偌大的城市,却没有一个全国知名的高等学府,终究是名不副实。

另外,如果他要投资,就不是象征性的投资,而是要形成一种战略捆绑、利益捆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