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毒修

关灯
护眼
第六百二十三章 元婴(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随着为首的修仙者一声令下,周围的修仙者们纷纷领命而去。而青冥和车队,则继续向着沧澜仙都的方向前进。

……

岁月如梭,转眼间,沧澜仙都已被十二修仙大族封锁了整整十年。

十二修仙大族只要在自己的地域上管好,就不会有任何一个人前往沧澜仙都。

沧澜仙都仿佛被遗忘了,不过即便是面对铁幕一般的封锁,沧澜仙都在这十年时间里,依旧增长了五千人。

这五千人大多都是从马蹄镇和周边的村落中,徒步跋涉而来的。他们带着对仙都的憧憬,对灵气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的希望,踏入了这片神秘而庄严的土地。

踏入沧澜仙都的那一刻,他们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里的空气弥漫着浓郁的灵气,每一口呼吸都让他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舒畅。他们被这里的美景深深吸引,乐而忘返,仿佛找到了真正的归宿。

而在这片灵脉之地,还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据说,凡人在这里享受灵气的滋润,更容易孕育出拥有灵根的孩子。

这一说法如同磁铁般吸引着那些渴望后代能够修仙成道的父母们。于是,在这股思潮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纷纷迁入沧澜仙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这片土地上得到真正的机缘。

可惜这个消息很难影响到十二大修仙家族控制的地方。

沧澜仙都当中修建了五座寺庙,供奉着法海。

法海就是李水道,他完全按照自己的形象塑的金身。

李水道作为沧澜仙都的主人,他只要小小的动用权力就能够让这片土地上的居民们虔诚地信仰他。

每一日清晨,那些居住于此的居民们便会一脸虔诚的来到寺庙中,在法海的雕像前聚集。他们身穿素净的衣袍,双手合十,虔诚地跪拜在法海面前,仿佛要将所有的信仰与敬畏都融入那尊庄严的雕像之中。

随着他们的跪拜,庙宇的深处会缓缓推出一辆辆满载食物的推车。这些食物色香俱全,从热气腾腾的馒头,再到各式各样的蔬果,无一不显得美味可口。而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些食物并不包含肉类。

这倒不是因为法海不允许喝酒吃肉,而是做肉太麻烦了,做酒也浪费粮食,不如做馒头实在。

这些居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灵气充裕的地方,享受着法海给予他们的恩赐。他们无需为生计而烦恼,每日只需虔诚地供奉法海,便能得到所需的一切。因此,他们过得无忧无虑,生活得极为滋润。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居民们开始繁衍后代。由于生活条件优越,加上法海的庇护,他们每一家都能生育四五个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沧澜仙都的居民数量迅速增加,用不了多久,这里就会有数万居民。

而这些居民对法海的虔诚更是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深信是法海给了他们吃穿住行的所有一切,因此他们将法海视为至高无上的佛祖,对其充满了敬仰与敬畏。

这一切自然都被十二修仙大族所知晓。他们多次派人伪装成凡人潜入仙都查看虚实。当他们看到李水道公然供奉自己,并要求居民们信奉法海时,他们便明白李水道正在走香火愿力的修炼道路。而且李水道直接把自己定为佛祖,这是绝对的逾矩,这完全不把天梵佛国的佛祖放在眼里。

十二修仙大族内部对于此事产生了激烈的讨论。有人提出向天梵佛国举报李水道逾矩的行为,让佛国的人前来收拾他。然而这一提议最终还是被他们自己否定了。他们认为这是道门的地界,引入佛门殊为不妥。而且他们认为自己能够耗得赢李水道。

这种依赖香火愿力的修炼方式最需要的就是数量广大的信徒。信徒的数量越多效果越好。五千信徒根本不可能起任何作用。

除非是有五百万信徒,否则天梵佛国那边根本不会出来干预,现在说出去也不过是徒增笑柄罢了。

在仙界道门和佛门之间的关系颇为微妙,虽然道门和佛门之间有合作但道门一直在打压佛门。他们认为佛门收集香火愿力却又不能真正实现平民百姓的梦想有愚民之嫌说白了就是欺诈。因此道门不屑与之为伍若不是佛门势力极大可以利用只怕早就把佛门打成了魔门。

在这十年期间,十二修仙大族曾多次与李水道进行谈判。可李水道却始终不肯松口,僵持只能持续。

……

沧澜仙都,云霄仙台之上李水道闭目而坐,周身法力如同滔滔江水般汹涌澎湃。

他的头顶之上,一本古籍若隐若现,那是《普渡经天卷》。书页翻动间,佛门文字如同星河般洒落,每个字都蕴含着深邃的佛理,浩瀚无涯,飘渺无双。这些文字渐渐融入李水道的身体,成为他修行的底蕴。

在虚境之中,十万百姓虔诚祷告,他们的信仰凝聚成一股股香火愿力,化作滔滔洪流,涌入李水道体内,最终融入他的金丹之中。那金丹原本在虚境之中,宛如一颗耀眼的太阳,此刻接受了这些香火愿力之后,竟然缓缓演化,最终化作一个婴儿。

那婴儿神态自若,仿佛早已洞悉世间万物,他抱着手脚,如同在母体中一般,十分享受这种感觉。李水道不知不觉间,已经修炼到了元婴之境,他的修为再次有了质的飞跃。

这十万百姓中,有五万是原住民,他们一直居住在缙云子的乾坤灵域当中,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后来乾坤灵域被李水道吸收,这五万居民自然也就入了他的虚境。另外五万居民,则是李水道偷偷出海三次,从各个岛屿上带回来的岛民。他们在这片新的土地上,开始了新的生活。

然而,虚境虽然广阔,但并非所有的土地都适合耕种。五百万亩的荒漠,雪山荒原,深谷以及长满青蛙的水潭,都限制了农田的开垦。能够种田的土地满打满算不过一百万亩。

平均下来一人十亩,对于十万人来说,这样的耕地还算富足。

这些百姓在虚境中生活安逸,没有外界的纷扰和争斗,因此每家每户都生养了许多孩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数量迅速增长,不出三十年,虚境将无法养育这么多凡人。

李水道深知这一点,他心中不禁开始思考对策。他要么想办法扩充虚境的面积,让更多的人能够在这里生活;要么就得在外面寻找更多的土地来安置这些凡人。然而无论哪种方法都不是易事。(本章完)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