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从武王伐纣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关灯
护眼
第十三章女子(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无论以后如何,这都绝对是文明的进步,是洛氏的大进步,有些事只要开了头,而且这个头开得好,那日后就有的说了。

宫中传出的诏书,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天后武曌的意志,对于天后和宰相洛君薇间的过往,这些年也隐隐有风声传出来,因为并没有值得掩盖的,所以朝廷并没有阻止,所以所有人都知道,洛君薇背后站着天后。

在如今天后掌权的当下,作为武曌的绝对亲信,洛君薇在政事堂说话就很硬气,就算是主持会议的第一宰相中书令,有时候也争不过她。

随着传出的消息愈演愈烈,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是真的了,已经开始有人向洛君薇道喜,祝贺她即将成为洛氏第一任女家主,洛君薇也落落大方道:“多谢,过些时日家族会发下请帖,到时候还请诸位见证。”

见到洛君薇直接认下,知道这不是假消息后,更多的人前来道喜,甚至就连政事堂中,都有人道喜,乃至于有些巴结讨好的意思。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大唐的宰相,是相当有危机感的,和从前的那些宰相很不一样,大唐的宰相,从太宗李世民开始,实际上就不稳定。

表面上看来,房玄龄、魏征、洛玄辰、长孙无忌等人,一直都位列台阁,担任宰相,但实际上不是这样,洛玄辰曾经两次罢相,房玄龄有三次被罢相。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这二人被罢相,很快就能起复,但这依旧是一种震慑,更不必说更多人可能一旦被罢相就难以起复了。

大唐的宰相,和前朝最大的思路变化,就是不长久的担任。

群相制度本就是为了分权制衡,然后再不让宰相长久的担任宰相,且随着天子统治思路的变化,宰相集团也要变化,比如天子想要开疆拓土,那宰相班子中,偏向保守反对这方面的人,就要下台,天子想要安定民生,那较为激进,偏向争夺对外利益的就要下台。

“可为相者众,择其善者而相之。”

这是大唐宰相的用人理念,群相制度对于宰相个人能力的要求降低了,更讲究集体的智慧,所以天子认为可以担任宰相的人多,从其中挑选有用的为相就可以。

在这种情况下,让天子,现在是天后武曌,让天后认为自己有用,就是保证相位的不二选择,在大唐,宰相之位,是绝对的上等中的上等,远远超过其他所有的职位,其他的三品官,无论是武将还是文官,亦或者超过三品的大都督,大都护等,都远远不如宰相。

对于大唐的豪门来说,就连国公爵位也远远不如宰相尊贵,这种风气实际上从汉末就开始了,当初袁氏的四世三公就是开端,对于大唐的士族高门来说,家族有多少宰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家族的显赫和高贵。

诸位宰相和洛君薇寒暄过后,便各自坐到自己的席位上,等待着天后和天子,大部分的政事堂会议,都是由现在的首席宰相中书令所组织的,但有一部分会议,是由天子亲自主持的,这种场合,一般来说都是商议一些大事,以及诸位宰相向天子汇报工作。

武曌和李治进入政事堂后,相互见礼之后,政事堂的诸位宰相就开始汇报自己所掌管的一堆事务完成情况,其中洛君薇汇报的很多,她是吏部尚书,号称天官。

就连诸位宰相都没想到洛君薇做了这么多事,不仅仅将最近两次朝廷的选官总结完毕,还着重讲述了各地的书院等,以及从吏部派出的学政官员。

这本来是礼部的职责,结果在洛君薇迁转吏部尚书的时候,夺到了吏部,新任的礼部尚书上奏过这件事,但却被武曌压了回去,礼部尚书没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没进政事堂,不是宰相,只能憋屈的吃下这个哑巴亏。

武曌和洛君薇这么做,当然是有原因的,武曌还没有现在这么大权力的时候,她就已经看重了科举制度,她对科举制度的认知是非常深刻的,在这一点上,李治就不如武曌,武曌一直都在想各种办法,让科举制度向着更大的普适去延展,为国朝发挥更大的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她当然不能放任科举落在礼部的手中,必须要在吏部手中,搭配着吏部的选官之权,调整现在大唐以贵族为先的任官制度,虽然分封制度必然导致贵族势力和祭司阶层的复兴,但作为真正的君王,还是要尽力将天下的局势,往正道上掰,能做多少做多少,在根源开始调整,总好过积重难返的时候,徒呼奈何。

听着洛君薇井井有条的汇报,武曌和李治皆频频点头,待洛君薇停下后,武曌便笑着问道:“爱卿还有什么要进言的吗?”

洛君薇略一沉吟,“天后陛下,臣有一言,是关于科举制度实行的,当初先帝的时候,将科举制度从由高级别官吏推选,并且只有几个名额,改为了任何人都可以报名,而且名额也大幅增加,于是有了这些年如同过江之鲫的士人盛况,乃至于需要在各个州县设置学政。

前些时日在江南地区,有女子要报名参加考试,最终未能功成,因为从前没有过这样的先例,这件事报上来之后,臣也颇为疑虑。

臣想问,这女子是否可以参加考试,先帝所言的任何人,是否包括女子,臣又该如何给予解释。”

这问题!

政事堂众宰相顿时坐正了身子,洛君薇这问题可不一般啊,这个时候,是否真的有这个女子,还是洛君薇主动造出来的事件,那已经不重要了。

已经被摆在了天子和天后的面前!

(本章完)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