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从武王伐纣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关灯
护眼
第三章握住时代关键的武曌(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真的挺会开玩笑。

武曌开个玩笑后,神情略微肃然了一些,“国师亲启:

妾身这数年中随陛下理政,见到了一些有关于大唐的现实,从中发觉了一些不妥的动向。

自贞观年间,大开分封,诸王、诸公出外建国,固然是开拓甚多,但是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

在先汉年间,诸王诸侯旋起兴盛,转而衰落,多有白衣卿相之事,后汉年间,门阀大族势力强大,但伴随着外戚以及宦官的争斗,亦多有破灭,汝南袁氏四世三公,但不过是新兴数十年而已。

东汉破灭后,门阀士族愈发鼎盛,但不过是旋起旋灭,多有房支被灭。

山东士族、江南士族,现在都依靠着祖上的名声来做官,使得世人敬仰,但按照三百年来惯例,若是多代之后,没有人显耀,终究还是会败落。

妾身认为科举将会是改变这一切的法门。

但这些年来以妾身所见,这些高门大阀,依靠着诸王诸公的外拓,族中子弟多有累功而高升者,在王国、公国中高升,进而通过族中、姻亲举荐,入调中原,仅仅不过十年,大唐六品以上官职,便多由这些高门大阀所占据。

妾身深深畏怖,认为此风绝不可再涨,否则大唐将国之不国。

如今王皇后、萧淑妃出身煊赫,长孙无忌亦出身关陇,与那众多旧门多有联系,天下已经板结,妾身以为,这绝不是国师所愿意见到的场景。”

洛君薇深深望着武曌,眼中并没有惊讶,只是噙着笑意,这就是她认识的武曌,总是能够敏锐的意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这个争锋的关键时刻,她抓到了洛氏或者说是洛苏很关心的问题,那就是上层完全固化的问题。

这是分封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在外分封,不是说简简单单那的在外分封贵族、在内郡县科举就可能的。

即便是在邦周那个完全分封制度的时代,诸侯们也在追求进入天子的王畿执政,成为三师、三公,就比如当初洛氏连续九代都在王畿内执政。

现在的大唐同样如此,分封的王国和公国,又不是完全就独立于大唐,那依旧是大唐的领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那就存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六大王国就算了,那些小王国和小公国的王公,难道就真的让他们一辈子待在国中,而不给上升渠道吗?

不可能的!

那岂不是离心离德?

而且王公就不提了,他们的子嗣,以及跟着那些王公出外的门阀大族,难道也永远不回来吗?

那更不可能。

这些门阀士族出去之后,是比普通人更容易立下功劳的,一旦立下勋爵,再加上本就有极强的关系,就算是吏部想要将这些人阻碍在选官之外,也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寒门就算是科举过关,能够从九品开始当官,但这些门阀大族直接一开始就是六七品的官员,后面升官也更快,有功劳傍身,让他们升官也理所应当。

科举只要降低成本,数量众多的寒门完全可以和高门大阀竞争。

而分封才是寒门难以参与的游戏,更恐怖的是,分封相当于给了高门大阀一个刷功劳的场合,高门大阀的人,尤其是现在的诸夏,那些有私人部曲的世家子弟,是不容易死在战场上面的。

有功劳、有人脉,寒门凭什么和门阀对抗?

这就是当初洛玄辰为什么知道要大开分封之后,就有些绝望,他知道科举要被打死了。

但分封能有效的开拓诸夏,这是老祖宗的千年大计,他又能说什么呢?

只能说是时运不济。

武曌看到了这一点,这个后果虽然是国师造成的,但武曌知道,国师并不愿意彻底看到这一点,这是她和洛君薇相处了这么多年而感知到了。

打通上升渠道,对于洛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现在这种情况虽然不能彻底逆转,但并不意味着,就要放任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只要能够抑制一些它固化的速度,那就是善政。

而让王皇后以及长孙无忌这么搞下去,那肯定是不可能了。

只有她,武曌。

只有她才能看到这一点,并且愿意付诸实行,她武曌本就出身寒门,祖上没有什么显赫的背景,父亲是个商人,所谓的宗族势力,也只不过是小门小户,随着父亲的逝去,已经开始渐渐破落。

她没有什么负担,能够全力的去压制那些世家大族,而且她能够影响到天子李治,但这需要一件事,那就是她能够成为皇后,她要能掌握权力才行。

“召仪,老祖宗肯定会喜欢你这封信的,你已经摸到了这个时代的关键钥匙之一。”

洛君薇眼中有绮丽的光彩,她神情很是认真的说道。

开启洛氏的关键钥匙之一。

武曌猛然有种放松的感觉,她先是轻声笑两声,而后低声感慨道:“希望能够早日见到国师。”

(本章完)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