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从汉末开始一统天下

关灯
护眼
第141章 刘辩劝郑玄入学宫,太史慈欲以武会友。(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这…臣替北海之民多谢陛下了!”孔融闻言,老脸一红,立刻拜倒,如此奇货,其中利润可想而知。

“只是陛下说道港口商贸,倒是东莱郡更为得天独厚,臣愿为陛下说通公孙度,以通辽东商贸!”

孔融立刻叩拜,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意图。

“嗯,文举若是愿意出面就再好不过了,若他公孙度答应,朕可封其为辽东侯,世袭罔替,为大汉镇守边关。”

人家为你去说服封疆裂土的诸侯,你总要给点筹码不是?难道要让自己小弟让利吗?这种事情做了一次,以后小弟就不会专心为你办事了。

孔融闻言,当即大喜,“陛下如此厚恩,他公孙度定然欢喜!臣这就去办此事!”

孔融说罢立刻躬身离席,在旁人眼中,他好像有些着急了,毕竟刘辩这位大汉天子还在府中,他岂能离开呢?

但实际上,他不得不急,因为他也有自己的私心,他要依靠这封侯的事情,尽可能地与公孙度把东莱郡运作回来,刘辩当然知道他的心思。

但此刻大战在即,不是去指正这些小动作的时机。

郑玄见孔融如此急切,倒有些看不起他了,但奈何受了孔融多年资助,也只好一直为他说好话。

“郑公,您可愿入鸿文学宫,为大汉教书育人?”

刘辩见孔融走后,立刻开始挖墙脚的工作,毕竟政治的关键一环,就是资源的置换,光想得好处可不是长久之计。

“这…陛下当真看得起老朽?”

郑玄有些惶恐,毕竟此刻坐镇鸿文学宫的是司马徽,也算得上是与自己齐名的大家。

“郑公莫要疑心,学宫之中,自然是名师越多,教出的学子才会越好,如此风云际会之乱世,朕真的很需要各类官员。”

“而学宫之中的学子,便是大汉官员的候补,日后各司各部,皆要从学宫中筛选一批优秀学子来任命的。”

刘辩此话算是给郑玄一个承诺,你不会白教学生的,你教的学生以后会入朝为官,你自然名垂青史。

“陛下如此说,臣愿以此残躯,再为大汉尽忠!”

郑玄闻言,想到了自己还在县学中的儿子郑益恩,若是借此可入京城鸿文学宫,这无异于给自己的儿子开了入仕的快捷通道。

“多谢郑公了!”

刘辩闻言心中也是一喜,学宫中的名师越多,地位越高,到时候任命学宫学子为官的阻力就越小,内部派系争斗的代价也越小。

随着学宫的发展,世族占用的名额一定会被寒门学子和百姓中的学子冲淡,如此一来,刘辩便可以轻而易举地过渡到三省六部制的政体。

“陛下!听闻您曾与东吴孙策比试,那孙策有江东小霸王之名,臣却不信,不知其中有几分真假?”

酒至酣处,太史慈红着脸站了起来,拱手问道。

许褚和典韦两人一脸的莫名其妙,心中不禁暗想,“这青州是什么情况?都是不想活的?”

“子义莫要无礼!”郑玄立刻按住了太史慈的酒意,开口向刘辩介绍着太史慈的生平。

但刘辩作为现代人岂能不知道这位猛将?

弓马娴熟,且有领军才能的太史慈,可以说是历史中吴国前期阵营中除去孙策之外,军务水平最高的将领了。

“朕的确与孙策比试过一番,不过未分胜负,将军若有兴致,朕帐下之将,将军可自行选一位,当场比试一番,也好助一助酒兴!”

此刻的刘辩不可能再下场同太史慈比武,一个来说,身份不对,另一个来说,刘辩身边还有郑玄这位大儒,此刻他可不想在郑玄心中留下什么不好的映象,从而影响整个北海的决策。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