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再造三国之武侯续命

关灯
护眼
第四十二章刘禅决心(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成都皇宫中

“这这这......”刘禅也吓的面如土色。刘禅自幼长于成都,未尝离境,如今去长安路途遥远,加上吉凶未卜,实难决定。

“陛下不可!”卫尉陈震出列说道:“陛下万金之躯,怎么可以亲临前线。况且长安民心未附,如果州郡反叛,岂不陷陛下于险境?此事万万不妥!”

”臣也附议,此事需从长计议!“尚书令副手、尚书仆射李福也表示反对。

刘禅一见有重臣反对,内心更加不想去了。

他回头看见近臣侍中郭攸之久未言语,于是询问:“侍中以为如何?”

郭攸之,字演长,为人和顺,以器识才学知名于时,是诸葛亮留在刘禅身边的重臣。可是他性格小心谨慎,过于温顺,只见他战战兢兢地回答:“臣不才,以陛下马首是瞻。”

刘禅摇了摇头,又望向骑都尉张绍(张飞次子,张皇后之兄),”国舅怎么说?“

张绍虽是国舅,但是个性温和,完全没有继承其父张飞的暴烈脾气。他官至骑都尉,却深知外戚不可干政,因此并不参与国政事务,只是象征性地率领千余士兵,偶尔提些批评建议而已。

张绍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臣与侍中一样,以陛下马首是瞻。“

二人一番话只让刘禅哭笑不得,虽说人臣谨慎是美德,但是如此重要时刻,不建一言也是颇让刘禅失望。

刘禅再望过去,瞧见尚书令蒋琬,仍旧镇定自若的样子,一言不发,于是好奇问道:“那么,尚书令以为如何?”

蒋琬身为丞相府留守长史兼任朝廷尚书令,此时正执掌后方朝政。他的意见,非常有份量!

只见他沉思片刻,答道:“陛下莫慌。臣以为,丞相之言,甚是有理!”

刘禅不料蒋琬居然同意,大惊失色:“此话怎讲?”

蒋琬沉着冷静地分析道:“自丞相北伐,迄今已有八年。虽中间各有胜负,仍是魏强蜀弱。但是此次丞相出兵,数战数捷,力斩司马懿,连夺长安、洛阳两都,实在是建国以来灭魏最好时机。魏主曹睿亲领大军,也是知道已到存亡之际。魏举数州之力,倾全国之兵,今我只有一州之地,怎么能不全力应付?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陛下还有什么疑虑的呢!长安是洛阳腹背之地,如果失去长安,那么我军进退无据,只能弃洛阳退回蜀中以求自保,如此前之种种功绩将付诸东流。相反,如果陛下亲临长安坐镇,一来西北境内,慑于陛下天威,我虎贲将士之精锐,必不敢叛;二来可为洛阳提供后盾,三军将士闻陛下亲临,无不激奋,敢不效死命?”

刘禅一听好像有理,微微点头。

蒋琬见刘禅没那么慌张了,乘机继续说:“想太祖高皇帝,提三尺剑而得天下,世祖光武帝,匹夫徒手而兴继祖宗,昭烈皇帝更是身经百战而继大统。如今魏主曹睿,策立太子,亲征前线,以示决战决心,而陛下少年英雄,怎可不效仿先贤,落后于人?这是千载难逢之机,请陛下切莫迟疑。臣虽不才,愿随陛下同到长安,与曹睿决一雌雄!”

辅国将军侍中董允出列正色说:“陛下,臣赞同尚书令所言!请陛下御驾亲临长安,以正我军决战之心!臣奏请随驾长安。”

董允,字休昭,是蜀汉重臣,与诸葛亮、蒋琬、费祎被后世合称“蜀汉四名相”。董允为人正直、是非分明,诸葛亮委任他负责处理皇宫内的事务,其《出师表》中提到郭攸之、董允之名,希望刘禅多多听取他们的意见。

由于郭攸之性格温顺,不敢管事,只是摆设而已,因此宫中之事就完全由董允个人负责。诸葛亮上表提拔董允为辅国将军,兼领虎贲中郎督,统率宫中宿卫亲兵。

董允处理事务为防制为主,经常敢于匡正刘禅的不当行为。曾经言辞坚决反对刘禅扩充后宫,又限制管束宦官,后主刘禅非常畏惧他。正因为屡次规劝,后主刘禅渐渐成为贤明之君。

诸葛亮北伐在外,杨仪费祎随军参划军机,蒋琬董允则留守朝廷负责处理丞相府政务以及在宫中匡扶君主,四人共同保持蜀汉后方稳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