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再造三国之武侯续命

关灯
护眼
第十八章 巧舌降服(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长安丞相府

这日,姜维有事拜见诸葛亮,刚进门,就见诸葛亮坐在案台前,面色凝重。

姜维不由的上前作揖问道:“丞相可是心中有难事?我愿为丞相分忧。”

诸葛亮一看是姜维,笑着过来拍着他的肩说:“原来是伯约啊,不必多礼了,我们入内坐下说话。”

待两人坐定,诸葛亮边摇扇边叹道:“不瞒伯约,今日得洛阳探报,魏帝曹睿原想迁都,却遭中书令蒋济劝阻,并献上坚守待援、呼应西北内外夹击之策。暂且不论此消息是否确切,就算是魏军故意泄露,也是正中我军要害,所以忧愁。伯约可有什么见教?”

姜维低头沉思了一会,说道:“我军新得西北,当求稳固,魏帝迁都于我有利。等到我军安定后方后,时间一久,洛阳唾手可得。但如果魏军聚众坚守洛阳,那么西北诸郡将受到震动,我进退都为制肘。蒋济与司马懿交好,果然同样见识深远。”

“伯约知己知彼,也不输蒋济。既然已知其谋,伯约可有应对之策?”诸葛亮欣慰的点头问道。

姜维抱拳笑着说:“丞相谬赞了。丞相屡次教诲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攻心,其下攻城。如今既然魏军已有防备,我们不可贸然出兵,当以稳固后方为上策。”

姜维顿了顿,“我有一计,献于丞相。

第一,可将大军散开,扼守入关要道,使魏军放松,放弃聚众坚守之计,久而久之魏帝惊惧,必迁都远遁,那么我们可安心发展后方。

第二,后方稳固首在人心,郭淮久经西北,根深蒂固,是司马懿之下西北第一人。如果能得他相助,则一呼百应,众心皆服。况且郭淮等人精于战骑,其部下西凉军也为天下骁锐。我军如果能得到西凉铁骑必定如虎添翼,他日金戈铁马,纵横天下无敌!”

诸葛亮拍着手掌,高兴的说道:“好计谋!伯约见识超群,正合我意!”

“不过…”诸葛亮又停了下来,微笑着说:“我也知道知郭淮久得人心,但是听闻他是忠贞勇烈之士,恐怕不愿降,伯约可还有计策?”

姜维笑道:“忠臣自古不事二主,但是我以为道义分大义和小义,丞相心怀天下苍生大义,我甘心追随,以丞相之德,也必定可以感化郭淮。”

诸葛亮赞许的点了点头:“伯约和我真是心灵相通。走,看我用三寸不烂之舌,去说得郭淮降服!”

长安狱中

郭淮等人,自从被擒,便听闻西北魏军全军覆没,长安也丢失了,于是心灰意冷,一心求死,坚决不降。因此被暂押在长安府衙大牢,听候发落。

这日,郭淮身戴枷锁,坐在墙角,远远望见诸葛亮等人开门进入,便猜到七八分来意,大声骂道:“诸葛村夫,别来做说客,我如今被擒,但求一死,快来杀我,别的无话可说!”

姜维见郭淮无礼,正想指责,诸葛亮拦下,挥了挥手。

“伯约,让人打开枷锁,你们都在外面,候着吧。”

“丞相,这.....”姜维面露难色,这有点危险了,万一郭淮.....

只见诸葛亮微笑着摇摇头,姜维只好照办。

遣散众人后,诸葛亮单独与郭淮对坐。

郭淮摸了摸手腕,冷笑道,“都说诸葛亮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没想到你胆子倒是不小,你就不怕我趁机杀了你?”

诸葛亮哈哈笑了两声,“我敬重将军,所以如此坦诚相待,我亦知将军也是重信义之人,断断不会使用偷袭的伎俩!”

郭淮转过头,冷哼一声,“哼,少来这一套,说得你好像很了解我一样。”

诸葛亮微微一笑,“所谓知己知彼,我既然能擒住将军,自然是了解一些的。将军出身名门,文武双全,智谋出众。我北伐屡屡受挫,皆有将军的缘故。虽是敌人,但我心中仍是敬佩。不仅如此,将军明知司马懿难救,仍然愿意赌上身家性命,全力相援,只为知遇之恩。由此可见,将军还是一个忠义仁厚之人!”

郭淮叹了一口气,语气缓和了许多,“终究是我无能,牵累了三军......”

诸葛亮摇摇头,“此战乃是天意,非战之罪,将军不必自责。说实话,将军已经做得很好了,足以对得起司马懿对将军的恩情。”

郭淮闭上眼,微微颔首,“我确是尽力了,败在你手上,我无话可说。但求一死,别无他言!”

诸葛亮一愣,随即微笑着问道:“将军此言差矣......咳咳,将军既然是重情重义之人,可知何是道义?”

郭淮虽然不明白诸葛亮是什么用意,仍然睁开眼,朗声回道:“食君之禄,为君效力,这是道义;烈女不更二夫,忠臣不事二主,这是道义;败军之将,但求一死,这也是道义!”

诸葛亮赞许地说:“将军不愧是真豪杰!不过,你家大都督在分别前,曾嘱托将军带领众人保全性命,将军答应了,是也不是?如此将军一心求死,有负承诺,这也是道义吗?”

“这……”郭淮一时语塞。他不知道诸葛亮为何会知道司马懿说的话,不过这也的确是事实。

诸葛亮见状,趁机继续说道:”将军自认是守道义之人,如今却身怀四不义而不自知,岂不可悲可叹!“

郭淮大怒,”你胡说,我哪有四不义?你且说来!“

诸葛亮微微一笑,随即换上一副郑重的模样,”其一,大丈夫受人嘱托,当信守诺言。将军为成就一己身后私名,却将承诺抛之脑后。将军一死,辜负嘱托,这是不义。

其二,将军一心求死,那么众部将也将跟随。虽说将军并无强求,但这却是以义气相逼。将军一死,累及部下,这是不义。

其三,将军死后,魏军降卒必人人自危,群情不稳。我军如不能制,万般无奈下只能坑杀降卒。将军一死,累及三军,这是不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