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渊天

关灯
护眼
第1440章 一号卫星(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二世纪,古希腊托勒密编制成当时较完备的星表,并首先发现大气折射星光现象。

二世纪,古希腊托勒密《伟大论》中用本轮和均轮的复杂系统,详细阐述“地球中心说”。

230年前后,三国魏时发现日、月食发生的食限,并推算月食分数和初亏的方位角。

330年前后,晋朝发现岁差,测定冬至点西移为每五十年一度,比西方准确。并作《安天论》,认为天之高不可量,但仍有其极限,诸天体自由运动于此极限之下。

四世纪,后秦时发现大气折射星光的现象,并给予正确解释。

五世纪南齐时,编制了《大明历》,首次把岁差计算在内,并精确测定了交点月和木星一周天的时间,是华夏历法的第二次大改革。

六世纪,华夏张子信北齐时发现冬夏太阳运行有快慢。

华夏民间流传隋朝丹元子着《步天歌》七卷,对当时普及天文知识起了很大作用。七世纪,唐初王希明纂汉晋志以释之。

619年,唐朝编造了《戊寅元历》,改平朔为定朔,是华夏历法的第三次大改革。

725年,进行世界上第一次实测子午线的长度。

八世纪初唐代,用梁令瓒造的黄铜浑仪测量星宿位置,发现星的黄道坐标和古代不同。

814年,阿拉伯人在巴格达哈利发阿尔·马蒙组织下,在美索不达米亚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