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三国:我马谡,开局秒杀张郃

关灯
护眼
第444章 人才选拔制度(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要是依靠以往举孝廉的方式,那是远远不够。

有些人恃才放旷,自命清高,三请五请还不一定能出来为你服务。

哪像21世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几千人竞争只为一个编制。

“幼常,你等等!”

向朗顿时脸上一喜,连忙找来纸笔,准备做笔记。

“科举制度的推行是一个系统工程。”

“首先,你得先把教学系统完善吧!”

“既然我们选择在渭南试点,那便要建立起郡学,县学,乡学三级制度。”

“让所有四县的良家弟子有学可上。”

“那上学总得有书籍,有教授吧!”

“我可不觉得总是学习两汉那一套,什么四书五经的!得好好规划下课程。”

“书籍从何而来,教授哪里培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过眼前,可以在今年夏季或秋季针对渭南现有的青年学子进行一次大考。”

“我们可以在考试科目上下功夫,不仅要考经学,还有算学,工学等等。”

“......”

马谡天马行空,东一榔头,西一锤子,说了一大通。

魏蜀吴三国人才选拔主要沿用两汉的察举制度。

确保士族利益不受损害的同时,也在时刻防范着世家大族。

刘备在白帝托孤之时,由于嫡系和荆州集团损失较大,于是拉拢东州集团对本土益州集团形成压制。

此外,为了保证朝政势力平衡,魏蜀吴三国又通过其他人才选拔机制,为朝廷注入了更多新鲜血液。

比如:军功爵制。蜀国上将魏延便是出身寒门,进而“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又如吕布、张辽等人“以骁武给并州”。

征辟制。

所谓“征辟”,“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则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例如蜀国名臣马良、陈震、廖立,皆是“先主领荆州牧,辟为从事”。

世官制。魏蜀吴三国均有不少的将二代和官二代,通过任子制得以顺利入仕为官.

例如东吴名将朱桓之子朱异,便“以父任除郎,后拜骑都尉”。

又如蜀汉张飞次子张绍,“继承张飞爵位,官至侍中、尚书仆射。”

这样的人才选拔制度,确保了朝政的总体平衡,但这种平衡却只是短暂的。

曹操、刘备、孙权作为君主,并非没有看到察举制带来的弊端。

因此他们在维持这种微妙平衡的同时,也在寻求着官僚制度的改革,从而确保自己的政权能够稳步发展。

刘备的蜀汉在丢失荆州之后,其势力范围主要以益州为主。

为了防止益州本土士族一家独大,他采取了维持荆州集团优势地位,拉拢东州集团的方式对益州集团形成压制。

因此蜀汉采取的主要选官方式就是“征辟”,而这种思想在诸葛亮执政时期表现的更为明显。

蜀国的重要官员基本全部是征辟入朝,且朝中大权基本就集中在诸葛亮、蒋琬、费祎等人身上。

这样的结果,只会导致蜀汉中后期人才凋零。

“幼常,如此说来,的确是很复杂。”向朗听了半天,越听越糊涂。

“其实,化繁为简,只要先干两件事。”马谡见向朗这般模样,知道也是这些太超前了。

向朗和马谡一样,都是通过征辟制度上来,而进入权力阶层的。

想要推行科举,得先给自己换脑子。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