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VIP女主的狗血日常

关灯
护眼
理论修行篇 一代宗师—永明延寿(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嗯,到此为止,《安士全书》关于六道的概况,人类起源与真实的历史这一块儿就算结束了。

昨天留的作业,让大家查佛菩萨的应化事迹,我们是明天再说,还是今天晚走一会儿,把它进行完呢?”戴日长询问道。

“今天整完吧。”“是啊,今天讲完吧。”……

大家最终都倾向于把事情进行完。戴日长见大家都进入了学习状态,精神头也很好,小雪和阿雅也没有什么不适。就开口道:

“好吧,那谁第一个来汇报呢?”

“我,我第一个来。”季阳快速的高举着双手,向前上了一步,他可是早就想好了,他今天得好好秀一波。

“好。请讲。”戴日长也不废话,直接伸手示意他开始讲述。

“梁朝,宝志大士,最初金陵,东阳,有一位姓朱的妇人,她听到鹰巢里面有一个小孩在哭,拿梯上去一看,是一个男孩,就把他当自己的儿子来养.后来出家,欢喜习禅.宋太祖初,忽僻异,他的杖头常挂着剪刀和镜子;有的时候,又挂着布帛.在齐建元时,稍稍现出了一些异迹,不时和人说话,最初,人听了之后不大懂,后来都有灵验.梁武帝很崇拜礼敬他,并且赞叹他说:水火不能焦濡,蛇虎不能侵惧,语其佛理,则声闻于上云云……尝命张僧繇代他画像,宝志现出十二面观音,妙相非常的庄严,或慈或威,繇不能画.又陈征虏全家的人,供事宝志,所以现出真形,光相完全和观音大士一样,其余的灵迹,不可胜记.(高僧传初集)”

季阳时不时看看双手和双臂上打的小抄,算是挺完整的讲述了下来。

“《高僧传》宝志大士即观音大士。不错不错。下一个谁来?”

“我来吧。”杨燕青有些扭捏的出声,在看到大家集中在她身上的眼神后,又怯怯的缩了下脖子……

大家随即调整好面部表情鼓励着小姑娘把话讲完。

燕青在大家的眼神鼓励下,咽了口唾沫,提高了点音量说:

“唐代元和十二年的时候,在陕右金沙滩上,有一个艳女,手里拿了一只篮卖鱼,人看见她都想娶她为妻.女曰:我教汝念普门品,一晚上能够念熟的就嫁你.到了第二天早上有二十人都已念熟.女曰:我一个人,怎样可以嫁你们二十个人呢?再教他们念金刚经,又有十个人念得去.再教他们念法华经,许他们三日念熟,只有马氏子能念.到了迎亲的那晚上,她就死在新郎房中,并且即刻就烂坏了,只好马上埋葬.后来有一个和尚,叫马氏子开棺一看,唯有黄金锁子骨在里面.和尚说:这是观音菩萨,示现化人.说过了这话之后,和尚就腾空而去了!(观音感应传)”

“嗯,《观音感应传》观世音菩萨化身凡夫,渡化有缘人,观世音菩萨千手千眼千处祈求千处应在我们中国的示现历代不断,所以有户户观世音的美誉。”戴日长总结道。

苟雪看到季阳和小燕青都这么积极,自己这开了外挂的,也献献丑吧。

嘿嘿,昨天戴日长最终还是没有经住她的软磨硬泡,给了提示。她上网搜了,要是没有提示,怕是也和季阳、燕青搜的差不多,到时候就撞一起了。

“我来说一段脍炙人口的圣僧佳话吧,据传宋代“慧日永明智觉延寿”禅师,为宋初着名的禅门祖师。永明延寿(),俗姓王,字仲玄,号抱一子,江苏丹阳人,后迁居浙江杭州,一生主要生活在唐末五代宋初吴越国,为历代吴越国主俗尊崇,并奉为国师。

他的传奇事迹可多了,今天主要跟大家说,暴露他身份的一段:

这是佛的由本垂迹,只是依稀仿佛给我们透点消息。当时钱王寿诞就请千僧斋。当时浙江杭州一带高僧很多,就有一个和尚过来,叫长耳和尚,就是他的耳朵特别大特别长,能够垂肩。

千僧斋一般都有圣僧来应斋了,所以第一个座位大家都不敢坐。最后这个长耳和尚大摇大摆过来,就坐在第一个位置上,大家心里还嘀咕,你老先生坐在这干嘛呀?平时看到他也没有什么很了不起,只是逢人就化缘,劝人家修点福德。人家问“你天天化缘干嘛呀”?他就说“但遮百丑”,所以依他的行迹大家也是看不出有什么过人之处,所以他坐在那里吃完了他就走。

钱王对永明延寿很恭敬,就问今天应斋的有没有圣僧呢?永明延寿大师说有。钱王说是谁呀?他说长耳和尚就是定光佛的化身。那这不得了,定光佛来了,所以就赶快去追他,据说那长耳和尚走到山壁就回头说了句“弥陀饶舌”,就进去了,山就闭上了。

大家看看他找不到了,就赶紧想一想,弥陀饶舌,那永明延寿大师说出来,是不是他就是阿弥陀佛啊?赶紧到净慈寺去,一到净慈寺就听说永明延寿大师圆寂了。是有这么一个记载,所以通常就说他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真的这么神奇?身份一被显露出来,立刻就走就圆寂?!”琉璃殿众人听罢这个故事皆惊叹不已。

“嗯,永明延寿大师的事迹可不止这些,钱王文穆时期,大师尚未出家,为税务官。借此方便,多用国税买放生灵。因盗用国库,其罪当死,已押赴刑场。钱王信佛,派人悄悄查看,若面色不变就放了他。大师果然面色如常。遂放了他,并问他有何意愿,那时的永明延寿大师选择了出家修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