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大唐:从成为魏征老师开始

关灯
护眼
第550章 御驾亲征?(求订阅!)(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早在贞观十六年,高句丽大臣渊盖苏文杀其王高建武,立高建武侄高藏为王,专制国政。同年,百济攻占新罗四十余城,复与高丽连兵,谋绝新罗入唐之道。且李世民曾于贞观十八年正月遣使至平壤劝渊盖苏文罢兵,却遭拒绝。

面对这样一个劲敌,为了巩固大唐的统治权威,确保大唐的安全和稳定,消除潜在的威胁,李世民决心御驾亲征,这也是他实现个人抱负,将大唐疆土扩大到极限的机会。

但御驾亲征这一想法在朝中方一提出,便遭到了众臣强烈的反对。

这十几年来,杜如晦,裴寂,秦琼,李孝恭,魏征等不少老臣都相继逝去,连长孙皇后也于前些年溘然长逝,李世民悲痛不已。

随着这些人的离世,在李世民身边劝谏,并且能劝得动的人也越来越少。

但众臣依旧没有放弃,日日于早朝上书请奏,苦口婆心劝说李世民放弃御驾亲征高丽的想法。

如此僵持了数日后。

这一天。

太极殿内。

李世民沉着脸坐在上方。

“陛下,大唐近年来征战不断,覆灭了高昌,薛延陀等国,此时应当休养生息,不宜大动干戈。况高丽距离遥远,实非出兵良机啊。请陛下三思。”岑文本陈言道。

“陛下,征高丽非容易之事,前隋便是在多次征讨高丽时崩溃的,大唐应当引以为戒,即便要派兵攻打,也需从长计议啊。”褚遂良接着道。

“陛下,高丽所处辽东地带乃苦寒之地,资源贫瘠,如鸡肋一般,即使攻打下来,也是得不偿失,何必损耗大唐国力,兴师动众地远征,弊大于利啊!”颜相时劝说道。

众臣见难以打消李世民御驾亲征的念头,便转换思路,从不宜出兵高丽的角度入手。

不征讨高丽,自然也就没有所谓御驾亲征的问题。

而且给出的几个理由,也都有理有据。

但李世民又岂会轻易放弃,沉声道:“高丽虽远,但也是大唐的邻国,正是因为隋炀帝失败,朕更要收复故有领土,如果今日纵容高丽联合百济侵占新罗,朕却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大唐威信何在?如何服众?

征讨高丽,势在必行!”

李世民斩钉截铁的话语,容不得一丝商量,顿时让众臣原本还准备好的说辞吞了回去。

看来问题的关键还是要回到御驾亲征上。

程咬金出班道:“陛下,臣愿意领兵攻打高丽,带回高丽王的人头。您实在没有必要御驾亲征啊,这一路艰险,您不能出半点差池啊。”

房玄龄拱手恳言道:“陛下,我大唐不缺勇将,但长安若无您坐镇,天下不安啊。”

“请陛下三思!”众臣纷纷附和。

李世民心中一叹,神色有些无奈,又绕回来了。

“玄龄,朕御驾亲征,朝中太子监国,有你辅佐,朕很放心。”

又瞥向程咬金:“知节,朕又不是没上过战场,什么险恶环境没经历过?朕意已决,众卿都不必再劝!”

众臣一阵默然,神色忧虑。

李世民又道:“有劝阻朕的工夫,众卿不如多考虑一下,如何用最快的时间,最少的损耗攻下高丽,早日打完这一仗,朕自然也早些班师回朝。”

朝会散了。

李世民回到了御书房。

这些时日以来,朝中众臣都在强烈反对他御驾亲征一事,他其实也能理解,毕竟一国之君亲自远征高丽,风险的确很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