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岐山雨行

关灯
护眼
第二十六章 少年往事(上)(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太阳慢慢地向嘉元城外的山头下沉着,天地间愈发昏暗,嘉元城里的家家户户也开始点上了灯。

还剩些许的余晖,照着正在街上缓缓走着的陈喻章和李元岐,微微的光影在二人身上隐隐闪动着。

“怎么,不好奇今日他们说的是何事?”

陈喻章边走边打趣地向身旁的李元岐问道。

李元岐没有马上回答,微微低着头,抿了抿嘴。

随即,他紧了紧双拳,似是下定了很大的决心,开口说道:

“先生,我知晓刚才那三人应该是咱们南明王朝的大官,领头那位黑色衣服的爷爷,我幼时当是见过的,隐隐有一些印象。”

陈喻章转头看向他,表情严肃,紧锁眉头,却并未言语。

“先生,我和元溪的祖父,是咱们南明王朝被认定为叛国罪的宰辅——李密。我和元溪,本也不该活下来的。”少年声音隐隐有些嘶哑。

李元岐心中早已打定主意,自己既然认定了陈先生做师父,这段隐秘往事便不会再有隐瞒。虽然是事关生死,但陈先生总能让自己产生莫名的信任。而现在听闻自己和元溪如此咂舌来历,陈先生也只是静静听着,这让少年心中又是一阵安定。

“六年前,是在中秋时分,才刚传回两位叔父在外征战身死的消息没几天,家族府中忽然大乱,在父亲的交代下,府里的护院与奶娘拉着我、抱着元溪出了府,当天夜里便离开了京城。后来我才知道,朝中认定祖父谋逆,家族上下之人均肝胆欲裂。那时我虽然才六岁,可也知晓这是诛九族的泼天大罪。在逃亡的路上,传来了我的祖父、父母,还有那家族全府上下都已离世的消息……”

走着走着,二人便到了刘秀的破酥包子铺对面的破庙,吕鸿钧搬到了李万川的羊肉铺子住,而小书生洪宗白也住进了刘秀家里,破庙大门虚掩,空无一人。

“吱呀。”

陈喻章推开破败庙门,领着李元岐走进破庙。

“就在元溪五岁那年,带着我们一路躲藏的李叔和王姨娘忽然留下行李失踪了,我也只能摸索着做一些我这个年纪能攀上做的零散活儿,勉强养活着自己和元溪……还好,我们运气不错,时常碰上一些好心人,虽然一直在流浪,日子倒也凑活。”

陈喻章依旧未作声,只是静静听着少年娓娓道来。他站到了破庙院中小半丈高的佛塔旁,上面覆着的青苔微微散发着草木味道,吸到鼻子里有些许清凉。

李元岐看了看陈先生,再次深呼吸,继续开口说道:“先生,我心里明白的,我和元溪,于王朝律法来说,当是谋逆余孽吧。但是我想活下来,想带着元溪一同活下来,虽然可能会很辛苦,但我们依然想活下来。这些年,还算是运气好,我很知足的……”

“运气?你觉得是你们兄妹俩运气好才没有事发被擒吗?”陈喻章忽然开口,语气平淡,目光却是看向佛堂里面破败的佛像。

听闻陈先生忽然说出的话,李元岐瞬间愣住,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陈喻章转过头来,深深地看了李元岐一眼,便走向佛堂门口,坐到了台阶上。

“你也过来坐下吧。”

二人就这么并排坐在台阶上,一时无话。

似是深思熟虑,陈喻章半晌才开口道:“南明王朝立国一百七十余载,不断绵延壮大,每一位陛下均是励精图治,外敌从未侵入南明国境一寸之地,内乱也几乎从未掀起浪潮,这不仅仅是政务军伍之功,更需要一张无比庞大的情报网紧紧锁住南明八道各项事务细节。可以说,南明全境,无论是地方民生还是边关动向,甚至是官吏私下交往所谈、街边新来摊贩的跟脚底细……只要那张情报网下足力气,就没有京城那边不知道的事。你们兄妹俩牵涉如此泼天大事,怎会过去了六年有余还安然无恙?”

听闻此话,李元岐低着头,神情黯然,陈先生所说他又何尝没有想过。自己从小便跟在祖父身边,耳濡目染,对王朝政事和六部各司的庞大力量,多少都有些了解。王朝想要抓住自己和元溪这两个小毛孩,确实不用花多少功夫。只是在个中缘由不甚明晰的情况下,自己只得装这个傻罢了,也恰恰是因为这般,陈年往事如同巨石压在心头,自己心间时时刻刻都有挂碍,担心着某一天元溪如同李叔和王姨娘一般突然失踪、担心着自己带着妹妹流落多年却还是难逃一死,担心……自己每一天都因此心乱如麻,只惹得一事无成、带着元溪终日流浪。

少年心中此时极为烦闷,好似被平日里宰杀的山羊直撞胸口一般,只得紧紧握住了双拳,才能保持面上神情的平静。

“你这小子,幼时秉性当不是这般内敛沉闷的吧,心中有事一直憋着可是会把人性子憋坏的。我猜你是觉得,平日里所行之事都被这些往事束缚住手脚,看明白的很多,可觉着你能改变的却很少,索性就沉默寡言,什么都是忍着吧。”

陈喻章忽地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这可不是你这少年该有的模样,至少……练剑之人不该是这样。”

李元岐抬头,看向陈喻章,眼神迷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