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岐山雨行

关灯
护眼
第三章 南明呈平(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江宁,字云尚,年方三十五,岭南道楚州人氏,却已经成了岭南道六州家喻户晓的人物。不因为别的,就因为他在这样的年纪,却已经爬到了南明天子面前,官拜中书侍郎,居中书省副长官之位,正四品上。朝堂之上与他同品秩的官老爷们,没一个年纪下了五十的,由此可知其鱼跃龙门之甚。

此时,江宁正身穿朱红官服,上绣青山绿水,腰悬银鱼袋,负手行走在御道上,去参加日日不改的大朝会。文武百官们正散乱地走在御道及道旁的广场上,大家却也不慌不忙,离朝会开始还有些时间,便边走边各自三三两两地闲聊着。与这幅场景不太相符的是,江宁身边一直没什么人,他也目不斜视地径直往前走着。

年轻的江侍郎不时用手摸摸自己刚冒出的胡茬,这些天公务繁多,熬了几个大夜,本来还算注意仪表的他这些天也顾不上了。江宁三十多的年纪却也没有蓄须,面容看上去颇为英俊,前些年也常惹得朝堂上这些大老爷的闺女惦记,如今却因为各种缘由没太多人愿意与他亲近了。

令这一切发生变化的,是程乾二年的一桩官场旧事。当今皇帝继位刚满两年,便突发了当朝宰执李密越过兵部尚书密令二位侍郎,调整原本定下的西北军备物资供应的大事。此事一出,满朝哗然,似乎所有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了李密身上。

不多时日的朝会上,年轻皇帝说出了令当朝官员时至今日仍觉得不可思议的一句话,“宰辅李密,暗吞王朝西北军备物资,养私军八万于剑南道”。那日的朝会,年轻皇帝坐在龙椅上,面无表情,说完这句话便不再是原本正襟危坐的姿态,而是靠在了椅背上,目光从看向臣子们转为看向龙椅左前方的金黄色炉鼎,不再说话。

“宰辅李密,经大理寺审理查证,暗吞王朝西北军备物资,养私军八万于剑南道,叛国!革去官职,入昭狱,诛九族,明日午时问斩。”

“剑南道私军,校尉及以上官职者,入昭狱;剩余兵卒,由西蜀道驻军接管整编。”

“兵部左侍郎陈胜疆、右侍郎田雨入昭狱,由大理寺审理所犯罪行。”

“自今日起,王朝不再设宰辅,改行左右二相制,协作辅国。”

“擢兵部尚书林仕之为右相,居正二品,领兵部、刑部、工部。”

“擢中州刺史云宣义为左相,居正二品,领户部,吏部,礼部。”

“擢大理寺卿徐峡接任兵部尚书,大理寺事宜暂由大理寺少卿林九思接管。”

......

一条条政令由御前太监代皇帝陛下宣布,每说出一条,殿前大臣们均是心中一颤。唯有宰辅李密,和皇帝陛下一般面无表情,背着手看向皇帝所看的金黄色炉鼎,白烟缭绕,心中想着:“这样子竟与老夫的白胡子好生相似。”李密神游天外,对如此惊天大事毫无波澜的样子被群臣看在眼里,众人更觉震惊。

从事发到株连问斩,李密没有任何表情,也没有说任何多余的话,只是时常看着某样东西发呆,好似事不关己一般。自此,京城崇仁街李氏轰然崩塌,全族皆灭,友人远避。而满朝文武的目光在李密死后却不约而同地盯向一处——国子监。在那里有一名小小的国子监七品主簿,普通且兢兢业业,却处在旋涡中央,只因他是宰辅李密浸淫南明官场多年以来的唯一门生——江宁。

而令整个京城都摸不着头脑的是,李密死后,他没有如京城官场想象的“江郎才尽”,而是一路稳稳当当走到了中书侍郎的位置上,行事雷厉风行,时而还带着一些不容置疑的狠辣,近些年来也开始在朝堂上有了“铁面侍郎”的冷峻形象,常人难以亲近。

在中书令空悬的这些年来,江宁逐渐掌控了中书省的话语权,似乎所有人都在等着皇帝陛下开金口说出那句话,令咱们这位年轻侍郎更进一步。

南明王朝绵延一百七十六年,自立国的开元皇帝赵川开始,历经了八位皇帝,在位时间都还不短,甚至还出现过皇帝让位亲王逍遥自在去的先例,一时传为民间佳话。

而当今的程乾皇帝赵谦尤为年轻,二十四的年纪便正式继位,如今也不过刚至而立之年。

从真正由承宣门走进皇城,直到朝会的玄德殿,江宁花了约莫两刻半的光景,不缓不急,日日如此。抬头看了看玄德殿的牌匾,黑底烫金,字体中正。随即,江宁收回视线抬腿走了进去。

玄德殿作为王朝议事专用大殿,其面积仅次于国宴所用的嘉庆殿,殿内并未有太多金玉装饰,反倒是木质器具居多。在殿中央两侧共十八根纹龙主柱之外,放有足九十九套桌案绸垫及笔墨纸砚,为长时间议政时天子与南明官员所用,足见得当今天子勤政之甚。

此时殿中已经到了不少人,或闭目养神,或各自与旁人聊着。龙椅两旁站着四名侍女,二人持扇,二人手提黄铜古灯。稍过了一会儿,御前太监领着皇帝由殿后而入,皇帝陛下径直走上高台,坐于龙椅,右臂搭在龙头扶手上。龙椅后方墙壁嵌入了一块巨大的金丝楠木,上雕九龙绕珠。

“上朝!”御前太监高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