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大明圣皇

关灯
护眼
第七十六章 王尚絅(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朱厚照点头,这也是他和杨慎曾经讨论过的问题,先前也准备说了,只是没有机会提起,现在这人倒是讲得有些道理,不如听听看,顿时他来了兴趣。

刘大夏小心翼翼的观察皇上的面部表情,一有不对,他就准备出班呵斥这名不听话的属下,可结果还不错,似乎陛下没有不喜,他渐渐放下心赖。

上首的大臣们都在注意他了,此刻这名年轻的官员,心中感慨,终于到了某露脸的时候啦,他知道这个时候不能让人看浅了,定力,稳重,那在上官眼里就是加分,在陛下眼中,就是可用之才,他自有胸中抱负,也是后来的正德朝名臣之一。

王尚絅,气学大宗师,与王廷相、杨慎被后世称为气学宗师。

哲学家,政治家,属于务实一派,他上进,敢言,正直无私,只是因为历史的改变,加上他在兵部任职,刘大夏早早就关注到了他,并且拉拢了过来,从此走上了另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朱厚照心智勃勃的思索,此人是谁?看他的穿着官袍颜色,站位也在最末,显然还没有冒头,先听听看他的见解如何。

“言之有礼,朕问你,如何解决?”朱厚照这是给他机会了。

杨廷和那边的那位顿时艳羡不已。

多好的机会啊,杨大人就这样送人了,送给下官多好的陛前奏对的机会啊。

王尚絅知道自己的话引起了皇上的兴趣,接下来,就看他的应对了。

他没有高谈阔论,而是略作沉思,才开口。

这番稳重的表现,让上首的阁佬尚书大臣们,赞赏不已。

“陛下,先开了金口敕封,自然不好反悔,否则失信于天下众多藩王宗室,不利于皇上颜面,臣

以为,既然如此,何不如更大张旗鼓一些,让天下人都看看陛下的仁德之心。”王尚絅侃侃道。

朱厚照点头,但是没有说话,眼中的意思是你继续说,何谓大张旗鼓?

谢迁老儿有了兴致,他喜欢这种侃侃而谈,又失稳重的年轻人,笑道;“陛下已经下旨敕封新平王,你的以为还不够大张旗鼓?”

王尚絅拱手道;“陛下下旨,京中自是知晓,只是宗室藩王之间的传知,天下除了他们?谁知道新平王是何人?”

“陛下当要让天下人知道新平王,百姓亦知晓,新平王的来历,如何封得王爵,新平王才算是真正的实至名归。”王尚絅回应谢迁所问。

谢迁满意,李东阳又出来接着道;“那么又如何杜绝你说的藩王外迁的后患?”

王尚絅毅然不惧,拱手:“藩王可封,封地不可给!”

哗~!

你王尚絅怕是疯了,藩王不给封地,那还叫藩王吗?如何养活自己。

朱厚照渐渐眼睛明亮,兴趣更浓。

李东阳也差不多如此,继续道;“不给封地藩王如何养活自己?”

王尚絅道;“藩王可与朝廷易市,不同于外藩易市,他们所需的一切,应当开拓自足,臣曾经查阅书籍地质,世人都言北方贫瘠,实则不然,相反,那边物产丰富,那片肥沃的土地,就应该是朝廷的,藩王去了只要替朝廷开拓,然后朝廷给予相应的俸禄,自给自足。”

朱厚照想到了前宋的时候,金矿,银矿,可不就是肥沃吗?

“行州府制,设布政司,为避免布政司和藩王久后勾结在一起,可三年一换,轮番述职,朝廷再派信得过的武将镇守,亦行轮换制度,可避免藩镇之祸,如此最长十年后,可形成一种制度习惯,边患无忧矣。”说完,王尚絅躬身行礼,然后站的笔直,满脸期待。

是个人才。

大宁是关外,最怕的就是藩王久后自立生变,这样自给自足,就杜绝了他们积累财富,布政司可以有效的监督藩王动静,轮番去上任,又避免了相互勾结的后患。

谢迁越看他越有味,李东阳也是如此,两个老头恨不能立刻开抢接班人。

李东阳最后败北,算了,不跟你争。

朱厚照频频点头赞赏,最后问道;“你叫什么?现居何职?”

王尚絅呼吸有些急促,先前他真怕自己激动之下失态,他毕竟尚年轻,闻言,还是激动道;“臣王尚絅,忝为兵部主事。”

六品啊,确实不高啊。

能上朝的,他算是最末位的那一层,刚好够上朝的资格,不少大臣撇嘴,失去了拉拢的心思。

兵部主事啊,看看刘大夏那得意洋洋的小人嘴脸,就知道,这是他的人了,没想到这个小人手中,还有如此有才干的手下。

朱厚照开始没想起来王尚絅事谁?后面渐渐回过味来,我去,这是个大才啊,于是对着刘大夏投去赞许。

“你很不错,在兵部有些屈才了,既然你提出了此事弊端,想必自有一番丘壑,此事可让内阁审议,此事朕特准你参与。”

“刘瑾。”

“老奴在。”

“王尚絅可为传旨官,负责前往安化王属地传旨,内阁批拟。”

“老奴遵旨。”

这是刘瑾今天接到的第二道旨意,今天朝上姓王的算是出名了。

人人对王尚絅投去羡慕的眼神,不用想,此人定然简在帝心了。

朱厚照又加了一把火,笑着问道。

“朕看你居兵部有些屈才,朝中可有空缺?”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