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春秋:中兴之主

关灯
护眼
第二百八十三章 解道(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第章 解道

(本章夹杂私货,又是一章思考章,干货要义过多,可能没有看过老庄的人不怎么理解)

姬昱一直对世道有所担忧。

他的理想虽然美好却总不能在现实中实现。

这个时代的人大多处于狭隘的认知维度,不会考虑超过于自身及外者。

以之前姬昱提倡所建的学宫来说,虽然在一开始受到重视,可经过实践之后并没有很多人加入学宫。

洛邑学宫,能够聚集来自各国的学子,可对于实际管理却很是为难。

学宫的规则不是简单的按照一国之言抉择,要考虑到不同国家的学子习俗文化和各国的历史;

比如说到了瓜熟时节,不能轻易说让学子们享用瓜果,因为有齐国学子,他们有着瓜期不代的屈辱;

不能比划蛮夷和野人,因为会引起楚国人的反感;不能随意贬低各国、也不能说一国的好话,因为秦、楚、晋这些国家都或多或少带有矛盾;

也不能以人种肤色和外貌特征开玩笑,秦人常年晒太阳,脸面多有黝黑;而楚人说话口齿不清,外貌与中原人有着明显的差异。

不能以各国的英雄人物说笑,有如说先轸在城濮之战中的战绩,会引来楚人的不满;说秦穆公勇武会引来晋人和楚人的不满。

一个具备掠夺性质的英雄,在他国人眼中就是扰乱国家安定生活的恶徒,所以想要引荐天下学子,是基本上不可能的。

姬昱的计划失败了,学宫也只是无用的建筑在郊外成为了他的不良政绩。

好在姬壬臣让本国的读书人在其中学习,也不至于得到荒废,不然这可就变成了姬昱的过错了。

一个国家,一类事物,往往越是庞大所需要在意的东西也就越多,就会有越多的麻烦。

所以掌管国家的国君不是一人治理整个国家,需要通过卿士的协助完成对本国的掌控。

在此利益基础上,国君的的权势大都分于位高权重的卿士进行管理,对实际的成果大多从下往上传达,这也导致了国君对于实际情况的认知不足,不懂得真正的民生和处理国家的政务。

姬昱不想让夷皋只是沦为这个时代的无知者,想让他懂得更多真正的道理。

人在孩童时期,是最接近于真人的纯粹的,对于教育的认知也将会决定他们的主观,如果只是一味的刻板教育,只是让夷皋懂得了什么是什么,而非让他明白为何如此,那这位小晋侯往后还是会成为一个被时代操控的国君,一个看似知道却什么都不知道的国君。

乡邑不识字的庶民来到城内会因为不识字而引发笑话,在读书人和国人看来十分可笑,所以因此看不起不识字的庶民,天然的傲气使得他们自发性觉得他们高人一等。

可这并不是说明庶民真的愚笨,只是没有经受到良好的教育,单纯的对于事物的不知道。

同样的,如果一个城中的国人或是卿士去郊外的农田之中观察,分不清黍稷麦稻,也不是因为他愚蠢,他也只是没有见识过,或许听说过名,却未知其形,只是处于无知的状态。

无知并不可耻,自以为是或是半懂不懂的人才是这个世道的蛀虫。

一个自以为对所有事物都知道的人,在心中对于无知者都有着打心底而来的逾越。

卿士看不起国人、国人看不起庶民、庶民看不起奴隶,这样的偏执与偏见在如今世道已经存在不知道多久了。

偏见将真理大道扭曲,使人不能领悟真理,从而深陷于自身的矛盾,将斗争和抱怨长久铭刻于自身的思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