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春秋:中兴之主

关灯
护眼
第二百二十四章 教育(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第章 教育

乡邑的中央处,有着几个负责分发米粥的官吏。

路边搭起了一个草棚,在棚子里有几个小吏正在说笑,在棚子外有一行人已经排好了队列正在等候。

棚子里的小吏将舀完的陶罐放置到一边,随后又用双手抱起大罐放置在用砖块铺垫的灶口上。

“乡亲们,新的一罐寒食粥开启了,都拿碗排好队啊,一个一个来。”

农人们纷纷拿着碗相互争挤,只有少部分的农妇带着孩子排在身后,可随着后来者的推搡,这些人险些被挤出去。

由路和姬昱还没有走近就能感受到其中的争闹。

“老师,我总是知道了为什么造兄长会在这里被指责了,这处乡邑的人太没有规矩了。想来一定是他要求排好队领取米袋,可这些人都没能遵守。”由路看着没有规矩的这群庶农,心中不由升起对此类行为的厌恶。

“这也不能全怪他们,如果以个别的恶行来评断整个乡邑,却是有些过了,不能以一人之过就强加于人。

没有经过有德者的教化,一旦乡邑有着不好的风气,这样的行为就会愈发兴盛;

对他人随意的恶意,就是自我没有修养的体现,你看那些为了争抢粥食的百姓,会想到救治的办法吗?如果你是一邑大夫,你又会如何让此邑之人能够抛弃这种恶行呢?”

姬昱的发问让由路咬着嘴唇半天不知言语。

“这...我要是面对这样的人,估计还是会无能为力,这些农人生活穷苦,没有修养素质,要是我做大夫估计会设立刑罚,制定法度,让这些人服从。”由路思索了一阵,想到了以法治人。

“你这样做只会制裁一时,而只要这股风气还在,就势必会随着管理的不甚或是在恶劣的灾年再次放大。这股恶劣的风气只要尚在,就会深扎在这些农人的思想上,不能杜绝。而有些地方的农人却有修养,你有想过为什么吗?”

由路眨巴着眼,苦恼的思索;姬昱看到有农人从此经过,便拉着由路走到一旁。

“你能想出原因吗?”姬昱问道。

“您就告诉我吧,我实在是想不出原因了。”由路对姬昱的打趣没有办法,承认了自己的无知。

“如果我是此邑大夫,就会兴办教育,让他们一辈又一辈人有着道德的束缚和人性的底线,能够明辨善恶和是非关系,再加上适度的法制约束,就有着将思想改变的希望。素质与受教育程度高度相关,接受过良好风气教育的一代与没有受到过文化熏陶的一代有着根本性的差别,那就是懂得思考和反思。

或许兴办教育不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的成效,也不能带来实质上的利益,可教育的本质就是育人,给予良知和道理;有足够的教育资源,能够使得此处乡邑的年青一代、孩童一代有着正确的道德品质,从内外发生改变。”

由路连连点头,姬昱看着都不免叹息,他这一看就还是没有听明白的。

不过这也不能怪他,他的年纪摆在那,认知不足以接受这类事物。

而且姬昱说的这些,要想实现也不容易,除去拥有足够的权势之外,他还需要有着调节各层面的能力。

资源是有限的,越有能力的人就越期望得到更多,如何在不牵扯权贵利益的情况下进行革新?逃不过这一点想要施行就必定会得到有心人的阻止。况且那些人也不期望这些庶农有了思想,这样糊弄他们就更困难了。

要想实现实在过于困难,可要是没有做困难的事,世道就会长久被这股歪风邪气带偏。

“不知道我说这些你能否明白,只不过凡是我说过的东西,我必然会追寻。穷尽我一生之心力,就算是不能改变也要为这世道点亮篝火。”

提出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问题,如果没有解决,祸害依旧存在。

由路低下了头,略有歉意地说道:“您说的很有道理,可是我担心做不到也做不好。”

“你的担心是多余的,只要做过就是有意义的,如果连行动都没有付出,那又如何会得出结果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