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春秋:中兴之主

关灯
护眼
第二百零七章 正气(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而人也一样有着气,不光是吸取自然的诸多气机,还会作用于自身。

人要是发自真心追求良知,就会生有天地间博大刚正的凛然正气,这股气后来被孟子称之为浩然正气,姬昱也不打算为其改名。

正气带给人的感悟是形而上的,越是深厚之人也会越为刚强;正气生于人心的善意,也是作用于人的表现。

有正气的人能够去除身上的秽气,疾病的秽邪之气也不能侵入人体;只是这股正气少之又少,在人身上不能长久的停留,只有心思纯净,发自真心去追寻正义,身心都有符合正义标准的行为,正气才会长久的保留;要是心想蝇营苟利,正气也会逐渐消散。

借身上一股浩然正气,姬昱开始思索反省。

蝗灾按照这样的趋势是能够制止的,可制止之后又会经受粮食短缺的困境,只有通过国家的协调与相应的救济制度才能救回整个国家。

早在西周开始的周公旦就设立了相应的救济体系和制度,对于天灾的救助会有六官之中的大司徒进行短期救济,大司农也会在天灾时免去一年的赋税。可随着历史的变迁,此时早已经不是那个凭借遵守礼就能治理的时代,权贵们会讲究时弊利益,不会在困难的一开始就进行救治,而是等到筹备完善之后再进行救助。

据姬昱手下的暗卫汇报,晋国就向附近的郑、卫国借粮,也向稍远的宋国购置粮食。

赵盾向卫国许诺,借取粮食之后归还原本是卫国的匡、戚两地。

(蝗灾先从卫国而起,卫国也困难,只是有晋国老大哥索取,他敢不给吗?)

对待郑国,则是许诺一定的布匹和金石美玉。

可问题也来了,为何借到了粮食还不发?在思考下,姬昱得到了一个答案。

要么是有人还在推脱,要么是晋国的掌权者还想等灾情更为严重的时候再进行发放。

如果真是他想的那样,那这样的世道可谓昏暗至极。

晋国的庶农不会想到,他们没有死在外敌的攻伐,可却惨遭到自己人的屠刀。

带着心中的愤意,姬昱写下一份书信差使侍从返回绛城,询问赵盾为何还不发放救济粮。

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如果连百姓都对生活没有了盼头,那和傀儡奴隶又有什么分别?

就算是资源匮乏也要想办法救济百姓,更何况晋国本就富裕,是中原之强国,可在强国的庶农却连温饱都解决不了,这算什么强国?

或许在某些人的眼中,经济发展是为权贵服务的;可事实恰恰相反,经济发展是为民众服务的,如果连民众的基本诉求都满足不了,所谓的权贵,也只是一具溃烂的枯骨。

姬昱曾亲眼见过,丰收的粮食缴纳的赋税会被邑令收到米仓之中,要是遇到了灾年,会打开米仓救助百姓。

现在蝗灾到来,百姓家中的粟米少得可怜,而这米仓之中还有多少米,谁也不知道。

“害群之马,死不姑息;晋国这么久没有发放救济粮,这背后的弯弯绕绕不为人所知,可要是迟迟不进行义务救援活动,这就是要将民众往死里赶啊。”

行动凌驾于言语之上,援助落实在行动之中,姬昱做到了,可晋国的权贵们却已经忘记。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