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春秋:中兴之主

关灯
护眼
第一百三十七章 立春(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从周王郑三十年冬一直到三十一年立春,晋国每一日都有不同的风貌。

不光是姬昱没有闲下来一直编写书籍,更有晋国内部的斗争在暗中争夺。

且不说晋国,单论姬昱在这段时间就做了不少的事。

姬昱在这个时候为伯仁写下一篇《伯仁之死》,与《巫医问神》一同发布售卖。

如今的姬昱不在乎利益的得失,在乎的是心的受益。

凭心而行,哪怕明知道会有错误,可是本心告诉该是如此。

人不应当只是为了满足自身而存在,更应当为了心灵的成长而快乐。姬昱本心就是为民,无需理由,也无需借口。

做好事需要理由吗?此时可没有讹骗的坏人,人心的善意不应被杜绝。

《伯仁之死》收编入一个新的专集,名唤《人德》。昱准备将以后对于人的品德的思考之作都纳入此书。

除此之外,他还直接完整的写下了一部《寓言》。其中的内容多是他依据后世所传改编又或对现在世道而编写。

其中有着七十二个寓言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有隔页,让一部寓言厚实不少。

从最开始的《郑人买履》一直到《朝三暮四》,其中有十五篇都是黑郑国。

这其实也不是姬昱有意之行,他就是存心和郑国过不去。

要不是郑庄公手下的祝聃射中桓王的肩膀,礼崩乐坏也不会如此迅速扩大。

要兴周礼,当然得要恶心曾经毁坏周礼的国家。

郑国、楚国,这两者在书中可谓得尽恶名。

就如郑人买履中的郑人。

在昱的故事中,郑人为了买到一双最适合他的鞋而在集市上问鞋贩:“我想要一双最适合自己脚的鞋子,能买到吗?”

鞋贩说:“这需要您脚的尺码。”

“我忘记了鞋子的尺码,这还能买鞋吗?”

鞋贩说:“您忘记了自己的尺码,就像忘记了自己的本心,如果一个国家忘记了自己的尺码,它还能够让人信服吗?难道还要跟他国讨要自己的尺码吗?”

郑人气不过,又回家拿履的尺码,他用郑尺将一根长的木条当做脚长,用一根短木条当做脚宽,拿着两个木条作为他脚的尺码。

又到了市场,他把两根木条给了鞋贩,鞋贩又说:“这是不能买到鞋子的,我不知道您脚的大小比例,如果只是用长和宽,那做出来的鞋子就是一个方鞋子了。”

郑人只能失落的走掉了,他还是希望能够找到代表他的脚码。

路人听闻了他的故事,问:“您为何不亲自用脚试一下之后再进行整改呢?”

郑人怒斥道:“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会相信自己的脚!”

这个故事说明了郑人的无知和不懂变通,也在潜在意识中暗示郑人不懂得为人处世,这样的暗示更是在最后一篇朝三暮四更有所体现。

朝三暮四说的是郑国有一个养猴子,靠着耍猴戏谋利的驯兽之人。因为打仗生意不好,于是他只能限制猴子的食物。

他对猴子说:“我给你早上三颗果实,晚上四颗果实这样足够了吗?”

猴子觉得早上吃不饱,就生气的大叫。

他又对猴子说:“那我给你早上吃四个果子,这样就不会饿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