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崩坏3rd之持剑者

关灯
护眼
第98章 时间线二(2)(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时间线二,

洪武九年,也就是公元1376年,安平县知县林羽正快马加鞭前往自己的任地。

虽然在洪武年间当官真的是件挺危险的事情,绝大多数官员甚至都没机会干到退休就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朱元璋给干掉了,但与明朝中后期相比这个时期也是当官门槛最低的时期,大量行政人员的匮乏让很多人不需要通过科举,只要能被荐举就能当官。

(注:洪武元年,征天下贤才至京,授以守令。其年冬,又遣文原吉、詹同、魏观、吴辅、赵寿等分行天下,访求贤才,各赐白金而遣之。

三年,谕廷臣曰:“六部总领天下之务,非学问博洽、才德兼美之士,不足以居之。虑有隐居山林,或屈在下僚者,其令有司悉心推访。”

六年,复下诏曰:“贤才国之宝也。古圣王劳于求贤,若高宗之于傅说,文王之于吕尚。彼二君者,岂其智不足哉?

顾皇皇于版筑鼓刀之徒者。盖贤才不备,不足以为治。鸿鹄之能远举者,为其有羽翼也;蛟龙之能腾跃者,为其有鳞鬛也;人君之能致治者,为其有贤人而为之辅也。山林之士德行文艺可称者,有司采举,备礼遣送至京,朕将任用之,以图至治。”

是年,遂罢科举,别令有司察举贤才,以德行为本,而文艺次之。其目,曰聪明正直,曰贤良方正,曰孝弟力田,曰儒士,曰孝廉,曰秀才,曰人才,曰耆民。皆礼送京师,不次擢用。而各省贡生亦由太学以进。《明史之选举三》)

至于通过科举的方式做官,在一开始还是有的,但后来朱元璋看到科举选拔上来的全是一群书呆子,根本就处理不好政务,于是在洪武六年取消了科举,采取荐举法来选官,直到洪武十七年才恢复科举,但荐举法仍然被保存了下来。

(注:既而谓所取多后生少年,能以所学措诸行事者寡,乃但令有司察举贤才,而罢科举不用。至十五年,复设。《明史之选举二》

于是罢科举者十年,至十七年始复行科举,而荐举之法并行不废。时中外大小臣工皆得推举,下至仓、库、司、局诸杂流,亦令举文学才干之士。其被荐而至者,又令转荐。以故山林岩穴、草茅穷居,无不获自达于上,由布衣而登大僚者不可胜数。《明史之选举三》)

基于以上条件,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林羽获得了被荐举的机会,于是,江湖人林羽摇身一变变成了知县林羽。

至于林羽为什么冒着生命危险去当官,理由很简单,因为他想推动这个社会的发展,提高生产力,让这个糟心的封建社会朝更先进的方向进步。

一开始,林羽是打算将自己上辈子在政治课上学到的屠龙术运用到实际中来,但他很快发现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屠龙术的发动也是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20世纪10年代发生在俄国的变革,以及20世纪40年代末发生在神州的变革,在这个时代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历史条件不足。

那么我们首先来讲一讲天时吧,所谓“天时”,指的是变革的时机,正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20世纪初的俄国对内剥削人民,对外和德国开战,在这种压迫下士兵不想再白白到战场上送死,商人、农民等也无法忍受剥削,于是,变革的时机就出现了。

而在这个时代,曾经的剥削者已经被赶回了草原上,而新上台的统治阶层大都体验过民间疾苦,头脑也基本清醒,知道神州大地上的农民们都是一群苦哈哈,稍微再压迫一下的话就会造成大规模的起义。

因此,朱元璋实施了让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徙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多项政策。

这些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恢复社会的经济生产,改革元朝留下的糟糕吏治,惩治贪污的官吏,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在这种大环境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是不存在变革的时机。

其次是地利,这里的“地”指的不是地理环境,而是指土地和生产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土地兼并这个问题,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民则越来越多地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

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一个难以治愈的顽疾,大地主为了拥有更多的土地,采用各种卑劣手段,尤其是灾年,地主巧取豪夺让拥有土地的农民变卖自己的土地和房产沦为佃农,这是历代王朝后期都会面临的问题,也是农民起义爆发的诸多诱因之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