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西施的传说之浣纱遗梦

关灯
护眼
第七十三章 郑旦复仇(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不知道圣人们为什么要如此“厚待”吴人!

或许是替天行道吧?吴人做的恶事实在已经搅乱天下,不但给诸侯们造成朝不保夕的危机感,也造成了空前的道德危机,圣人们最看重的仁义道德一套规范被肆意践踏,对人类的伤害简直是全方位的。他们攻下楚国郢都,掘开楚平王的陵墓,鞭尸三百,大王睡大王的女人,大夫睡大夫的女人;他们俘虏越王勾践,令其入吴为奴,君为臣,妻为妾,让越王勾践来个尝粪辨疾,侮辱其人格。夺走了越国大夫范蠡的夫人、越国第一美女西施。最后还要不肯宽恕,要灭其国。至于被吴国灭掉的其它十几个小国,其悲惨状况更是罄竹难书,灭其国,断其种,上古圣人遵循的古风“灭其国,存其祀”荡然无存。

如果任吴王肆意妄为下去,人类文明的进程将嘎然而止。

天下兴旺,人人有责。既然老天爷已经对人类绝望、袖手旁观,圣人只好替天行道,出手澄清寰宇。

或许这就是吴人被圣人“厚待”的唯一的解释。

如此看来,子贡次番游走列国,煽风点火,引起天下大乱,不仅仅只有保存鲁国这点私心,还是有不可辩驳的公理,那就是替天行道,伸张正义。

子贡解决了勾践的心病,在越国的使命已经完成,下一站是远在几千里之外的晋国都城曲沃,会见赵鞅子,最后请赵鞅子来收拾残局。不敢怠慢,孔圣人计划中的每一环都是环环紧扣,一环不能缺失,否则会虎头蛇尾,影响全局效果。

子贡勤于“师命”,置生死于度外,颇有鞠躬尽瘁之心,令勾践肃然起敬,子贡刚被祭养带到自己面前时,几乎只存下一口气,面无人色,幸亏吃了越王宫中供奉鬼神的珍馐佳肴才迅速恢复体力,如今又要马不停蹄赶路,对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孔圣人的弟子来说,完全是超负荷发挥,不留后路。勾践很想表达一下谢意,可是越国太穷,送不起贵重礼物,幸亏这时神巫无杜的“逍遥散”已经熬制完成,刚好可以送给子贡解乏使用。“逍遥散”是神药,无论白天如何累散骨架,只要晚上临睡前喝下一点“逍遥散”,麻醉安眠一下,包管你第二天神清气爽、精力倍增。

子贡要继续长途跋涉,得到“逍遥散”相助,如虎添翼。要不然真不敢肯定书生子贡能否完成使命,或许就半道夭折,来个壮志未酬身先死,华夏历史因此倒退几个世纪。

这么说来,小人物神巫无杜对改变历史走向同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子贡怀揣无杜的“逍遥散”登上千里马拉的马车,正要离开山阴,突然想起一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自己还欠着祭养的“一手背茶水”的人情呢!必须报偿。于是急忙下车,把送行的祭养拉到一边,对他叮咛道:“次番带着一百乘战车、三千武士去助吴的将军必然是阁下,阁下不要担心,大胆领命就是,此去吴国,阁下只要唯命是从,在下一定能保证你和你的手下毫发无损。”

祭养不信,这些越国的军事力量是大王的宝贝,视作生命,怎么肯托付给自己支配呢?就算真要自己带队去,那也是替死鬼的角色,吴人用越人打仗,打头阵、当炮灰的当然是越人,就算打了胜仗,越人也不可能全身而退。

但子贡在越王勾践面前是圣人般的礼遇,他怎么敢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呢?唯命是从就是了。

子贡所料一点不错,祭养确实是这三千“替死鬼”的领队。

当文种和范蠡急匆匆赶到山阴来向勾践复命时,子贡已经离开越国再度北上。

范蠡和文种得知一百乘战车、三千甲士能换来越国的生存,一时接受不了,但思索良久,得其神髓,顿时领悟,长长舒了一口气。

这就是圣人和常人的区别,范蠡和文种纵有鬼神莫测之谋,也难免患得患失,因小失大。要达到孔圣人师徒这般无我的境界,难于上青天。两人对圣人的计谋佩服得五体投地。

至于派谁带着这一百乘战车、三千士兵去给吴国大军做炮灰,颇令越国君臣踟躇。

勾践的意思是派范蠡去,勾践骨子里还在心痛这点家当,一般人去不放心,只有范蠡去了,能随机而变,或许能绝处逢生,大难过后能带几个人、几辆车回来,也算给越国留一点火种。

范蠡也认同。毕竟这些战车和士兵都是自己在若耶溪边几年修炼的成果,有感情,更有保全他们的责任。挑这担子义不容辞。

但是文种却比他们想得远,提出另一种思维方式,要是范蠡带人去,这三千人包括范蠡在内,一个人都不会回来,吴王知范蠡是越王的股肱之臣,越国复兴的希望之星,又是自己的情敌,为公为私非置他于死地不可,会想着法子要让他战死沙场,反而会害了所有人有去无回。只有派个普通人去,才会被夫差轻视,或许会侥幸留一半人生还。

勾践一想,极有道理。范蠡带兵,不但害了范蠡本人,反而还会害了三千甲士性命不保。

有道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自己不能赔上这三千好儿郎以后又失去范蠡,那损失就真的是补了屋顶捅破天。

于是决定派祭养带人去吴国参战。是祸是福,能不能全身而回,就全看祭养的造化,已经有放弃他的打算了。

祭养得到王命,大感意外,没想到圣人真有先见之明,只能摸着后脑勺称惊奇。至于子贡保证过的“毫发无损”或许也不是一句空话,所以人人以为他这一去凶多吉少,只有他自己胸有成竹,处之泰然。

子贡得到逍遥散之助,精力充沛,可以放心大胆、无所顾忌能折腾。他去晋国的路上顺道去吴国再会吴王夫差,通报了越王勾践将带着臣下来为伐齐大军壮行的消息。

越王勾践君臣自投罗网,夫差不是没有闪过一个坏念头,趁机一网打尽、永除后患,给这些刁民来个有去无回。可惜这时吴国的舆论对夫差用兵不利。乌合之众的好恶转向总是股乱头风,越王来朝的消息已经传遍阖闾大城内外,吴国上下从士大夫到老百姓,对越人的态度慢慢改变,原来越人练兵不为复国,而是为了为己所用,这越人瞬间由敌人变成了朋友,能帮自己同心协力对付敌人的是真朋友。要是夫差对真朋友下毒手,他以后还可能有朋友吗?不但会令天下人寒心,吴人对大王的反感也会不由自主。这种负面事件日后若被敌人利用,唾沫淹死人,必有覆身之祸。所以这个念头稍纵即逝,夫差马上对子贡表达谢意,是子贡不辞辛劳,最终促成了勾践的这次臣服之行。

子贡见夫差心情不错,就趁机进言,履行自己在祭养面前许下的承诺。

子贡说道:“在下刚从越过回来,看到越人的三千带甲武士奉命出征,助吴伐越,愁肠百结,自以为必死无疑,纷纷留下遗书,和家人永诀。山阴城中一片愁云惨雾,令旁观者柔肠寸断。不知大王作何感想?”

夫差不解子贡的用意,说道:“自古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何妨越人是自愿参战,理当尽力于寡人,做好死的准备理所当然。”

子贡冷笑着说道:“如果大王这样想,在下很为大王担忧。越人这点人马,在大王眼里不屑一顾,真的上阵打仗,也确实难以发挥多少作用。但大王如果能善于利用,这三千人马可以当一万使,当三万使。全看大王使用得当。”

夫差这回是疑惑不解了,三千人怎么能有三万人的用处?必须问清楚,于是说道:“恕寡人愚钝,还请夫子能教导。”

子贡说道:“越人的三千带甲士兵必须要保护好,绝不能让他们真的上战场,一则,他们的战力不值得信任,说是子弟兵吧,他们不是为了自己的祖国和亲人而战,一定不肯用命;说是雇佣兵吧,你吴王没有出过、也不会出一分钱,死了白死,也不能强求他们卖命。所以战力是在靠不住。二则,这三千越兵只是一个引子,是吴越双方的第一笔生意,大家都眼睁睁看着结果,一定得把生意做下去。只有给他们特殊待遇,让他们好好来好好回,才会让越人放心,以后只要吴王有召唤,随叫随到,兵源源源不绝。现在第一回就让他们全部死翘翘,以后吴国有事,就别想再请越人助战了。就算不得不来,也是心怀异志。”

夫差一听子贡的分析极有道理,佩服得五体投地。当即就答应对即将到来的三千越兵特殊对待。

这就是三千人变一万人、三万人的道理。按照子贡的逻辑推理下去,这三千人最终能换来整个越国的援助,三万还是保守数字!何乐不为?

因为子贡要报祭养的滴水之恩,后来吴、齐交战时,夫差果然没有把祭养和他的三千人当炮灰使,而是当后勤工作人员用,祭养在吴军军营中带着三千人做了一年的后勤服务,侍候吴兵无微不至,双方敌意全消,开始称兄道弟了。

祭养就因为有杯水之恩于子贡,转祸为福。可见圣人的嘴巴不但能横扫千军万马如卷席,而且能活死人,死活人,万万不能得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