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荔园80后

关灯
护眼
第二十五章 天上星星地上人(三)(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天蒙蒙亮,荔枝林里飞出数只短尾巴喜鹊,一会儿栖在电线杆上精心梳理羽毛,一会儿落到电线上放肆地荡秋千,还“吁——嘻”“吁——嘻”地和同伴们打情骂俏。它们一面呼朋引伴拉家常,一面飞来逐去寻虫果,可谓晨练觅食两不误。

苍茫的天空逐渐淡蓝,一缕金色的阳光从东边脱林而出,轻轻地射在电线杆上的两只喜鹊身上,把它们下腹和翅膀上的雪白染成了金黄,它们沉浸在清新短暂的阳光浴中尽情嬉戏。因为很快,东升的日头就会露出“秋老虎”的真面目。

阿梅吩咐阿丰:“我去割埔姜(黄荆)。你饭吃完,把盆里糯米拿去磨。”

“我也去!”昨晚母亲浸糯米的时候,阿美就知道今天家里要蒸金粿和薄荷糕做“七月半”。她开心极了,一大早就跟着起床,主动请缨要同去割埔姜。

“不用!你在家看阿狗。”阿梅说完拿起小砍刀和细麻绳便出门往山里走去了。

阿美鼻子一紧,心底泛酸,呆呆地站在大厅的门槛上擦眼睛。阿丰端着饭碗望了一眼女儿失落单薄的背影,咕噜了一大口粥,说:“等下跟我一起去推磨吧!”

入秋后,夜露越来越重,清晨的山上凉意侵肌,草木仿佛清洗过一般,越发清秀可爱了。林间鸟啼虫鸣,叶绿果香。坡上一棵棵、一片片的野生埔姜正在盛开淡紫色的小花,像天边偶然飘来的薄薄霞帔,点缀着青山。

阿梅连枝带叶砍下一大把药香扑鼻的埔姜。微微触动了旁边枝头上织结着的、还挂着昨夜晶莹露珠的蛛网,一只鼓着圆肚子的小蜘蛛拼命逃出自己布下的天罗地网。

下山时再次路过农场的龙眼林,一个念头闪电般划过阿梅的脑海。她在拐弯的石径上踯躅了片刻,四下里环视几遍无人,再竖起耳朵探听远处传来的风声,便踮起脚尖伸手拗断垂挂在头顶上的两枝龙眼,迅速埋入埔姜堆里藏起来。她平复了又平复心惊肉跳的心情,再次环顾了一下四周,然后头也不回地逃离了“作案现场”。

途中,遇上乌琴妈身穿红衣裳鬓插绿柏叶,正挑着一担装着金粿、薄荷糕、鸡蛋、索面、香烛、纸钱等祭品的红漆竹编提篮,兴冲冲地要回娘家去给她母亲“送纸”。

“阿玉,送纸啊!”阿梅搂着那一小捆埔姜,主动给乌琴妈避让。

“哼啊!你不用吗?”乌琴妈放慢了脚步,一边走一边回头打算跟阿梅聊几句。

“我明天。金粿还没炊呢!”阿梅说着眼前一亮,“哎呀,正正好,我明天送纸跟你借提篮!”

“好啊,我过家近,你下昼就来我家拿。”乌琴妈欣然应允,说着往陈十三叔公家的方向走去。

“十三十四,担来担去。”每年七月半祭祀祖先,出嫁的女儿都要给过世的父母“送纸”,直到她老去。于是,每年从农历七月十二开始以及接下来的两三天里,乡间小路上会多一道“靓丽”的风景——那些着红衣挑提篮的大小婶娘们,定是双亲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已故。她们在接下来能挑得动的岁月里,用这种“送纸”的方式尽量维系着同“过家”(娘家)的血脉亲缘。

回到家,阿丰已经同女儿协力把浓稠的糯米浆磨好。阿梅把埔姜放在地上,转身去柴禾间找干净的早稻草。她等下要将滤过的稻草灰水和埔姜水掺入糯米浆,给金粿提香增色,同时也能助消化。

“哇,龙眼耶!”

小儿子阿狗站在门前的泥地里撒了噗噗噗一泡尿,摇摇晃晃走到埔姜堆前蹲下来,把藏在枝叶缝里的两枝龙眼给拉了出来。大头见状欣喜若狂,眼疾手快一把抓起龙眼,摘下一粒剥开就往嘴里放。阿美听见了也跑过来吃。

“好了,别吃啦!等明天尝薪公妈了再吃!”阿梅夺过他们手中的龙眼,高高地放到橱柜的最顶层。如出一辙的“楚人偷牛”,想必她家的公妈不会责怪吧!

接下来,大鼎里的炊笼开始一笼接一笼忙个不停了。最好用劈柴烧猛火,省料又不耗工。水滚开时放好铺了白纱巾的炊笼,倒入拌上埔姜和稻草灰水的糯米浆,在灶头缝里插根香作计时,连续燃完两根才能掀开锅盖,用筷子探探熟的程度,不够熟还得继续加柴炊。

“大头,阿美,你们暑假作业做完了吗?”阿丰饲完猪圈里嗷嗷叫唤的大猪,不经意间想起了什么。

阿美踌躇满志地回答:“阿爸,我早就做完啦!放假后头一个礼拜就全做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