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狼食

关灯
护眼
第107章 滚吧(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以后遇上恶人,我就用‘滚吧’叫他滚吧!”

郑恩很认真,找一根铁钉在枣木棍上刻下了“滚吧”的棍名。

柴荣不过寂寞之中闲磨牙,逗他玩儿,见他认真,笑得肚子疼。

郑恩把“滚吧”爱得宝贝似的,每日住店之后,便拿起来找个空场舞弄。

这天晚上,二人在孟州街头一客店住下,郑恩不嫌累,吃罢晚饭便去店外树林中一块空地上舞弄他的‘滚吧’。

他把师父教的,自己见的,打架中积累的刀枪棍棒,生活中常用的锄头、木锨、桑叉等等各种杂七杂八的用法按自己喜好连在一起,创编了一套稀奇古怪的“滚吧”招法。比照师父创编的“打油拳”招名,自取名叫:骡子拽磨、老牛坐坡、挑草上垛、扬场打掠、砸破狗头、扫断狼腿、老虎甩尾、公羊抵角、讨饭打狗、卖油担挑、悬崖换肩,最后一招是梆头上挑,下用飞脚,他怎么也想不出个合适的名字,也就把棍名与招名合二为一,叫做“滚吧”。

这十二招“滚吧”虽属武术中最简单技法,但武术技法在精不在多。实战取胜,多在一招之间。你会百招,招招平常,对方只会一招,但特别精湛,速度、力度都超过你,你照样送命。

郑恩师父所讲的“滚吧”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武功对搏靠的是力量、速度、灵敏度,不是嘴巴上的高深和技巧。

后世一个练西洋拳击的挑战众多门派高手,引起国人对传统武术与西洋拳术谁优谁劣的问题争论不休,莫衷一是,实令人笑疼肚皮。

中国传统武术拳谚中早有定论,如“一力胜十会”、“教师不打冒失”、“唯快不破”、“学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等等,都说得清楚明白。更有诸多“无招胜有招”、“拳无定式,随处是招”、“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精”之类谚语,更是充分说明了“功”与“招”的主从关系。

在练法上,举石锁、打沙包、打千层纸、掌插铁沙、缸中击水、脚踢木桩、绑沙袋、跳高墙、劈腿下腰等等,所谓基本功,都是把训练力量和速度放在首位的。

武术之所以叫“武功”、“功夫”,强调的就是一个“功”字。功是能量,而不是招法。你技术再高,招法再妙,功夫不到家也是白搭。比如太极拳中四两拨千斤的“顺手牵羊”:对方出拳,将到未到,闪身错步,顺势加力,将彼力变已力之说,按力学原理确实十分奇妙。可人家直拳连发,一秒发十拳,每一拳只用十分之一秒;你挥臂格档已经很难,还要等到“拳将到未到、接触身体”那一瞬间“闪身错步,顺势加力”,你用这招的分解速度达不到千分之一秒都是白搭;莫说手脚身体的协调,就是眼,谁能捕捉得恰到好处?

“功夫”就是能量,就是速度、力量、灵敏的反应能力,并非招术。比如传说中隋唐时期的成名英雄、程咬金梦中神授的“三斧头”,实际上不过“劈脑袋”:即抡斧头往头上砍;“小鬼剔牙”:即对方格挡时,收斧挑纂;“掏耳朵”:即二马错蹬,收纂推斧,顺势回扫;这三招都是各种长兵器均有的最基础最简单的技法。但正因为简单,他又只会这三下,会几十招、上百招的练一遍的时间,他已经练了几十遍、几百遍,当然特别熟练。战场应敌,他这三招连续不断地用出去,快得就如一招似的,力量又很大,一般武功的人当然很难招架。

世人嫌苦怕累不练基本功,只投机取巧研究花招;谁能吹能骗谁是大师,谁耍得花稍谁是冠军;把传统武术糟蹋成争名夺利装逼作秀的街头舞蹈,被别样拳术打趴,自取其辱,有什么可争论的?

郑恩的“滚吧”招法虽非神授,但与程咬金的“三斧头”理法相通。正因为简单,郑恩练得遍数就多。他经过千万遍地反复演练,熟生巧,巧生华,用起来又快又准又有威力。那十多斤重笨拙的“滚吧”在他手中就好像厨师的锅铲、车把式的鞭杆、剃头匠的剪刀,意到手到,不差分毫,击石石碎、打树树倒。

此刻,郑恩挥舞起“滚吧”,树林子里如旋风骤起,尘土飞扬,碗口粗的小树随棒风摇摆,落叶纷飞。

他一个人在空地上蹦来蹦去,正练得有劲,忽听得树林外人声嘈杂,有人喊道:

“快来人啊!在这里,跑到这里了!”

“从那边拦住,别让他跑了!”

“要进树林了!围住树林,别让他穿过去了!”

郑恩听见有人叫喊,心中便有些恼怒:“他姥姥的,老子在这玩耍,碍你们什么事了?在此胡喊乱叫,惹人心烦!”

他收了招,往树林外观看,只见一群人正围住一个人打斗。被围那人手舞一条软棒,左挡右杀,虽十分猛勇,但好汉难挡众手,猛虎不敌群狼,怎么也杀不出重围。

人越围越多,那人体力好像渐渐不支,明显地出招越来越慢了。

郑恩觉得那人身形有些熟悉,正要上前看个清楚,那人大吼一声,猛攻几招,拨马向树林退却。

那人转身,一张红脸正好向着郑恩。

郑恩惊叫一声:“这不是大闹御勾栏、藏在千山镇舅舅家的赵老大吗?”

欲知后事,请看下回:回头难。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