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乱明者皇太子

关灯
护眼
賠飖錍設终章(下)婒槷(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三天,朱常洛让戚金在午门守了三天,这三天的时间让这些聚集在午门的江南士子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惊慌。

他们还从未经历过如此阵仗,皇太子殿下完全都不按套路出牌。

这三天既不见他们,也不让他们走了,就一天一道赐膳的旨意,让他们作为见证一起在午门等待最后的结果。

面对皇太子这样的要求,也没人敢说个不字。

毕竟朱常洛对他们还是挺客气的,一日三餐的膳食该赐还会赐的。

虽说这赐膳的味道不如家中的厨娘在小灶之中烹饪的精细美味,但这再怎么说也是御赐之膳。

所以,不管怎么样还是要吃完的。

毕竟一天两天能抗,扛到第三天的时候,哪怕是猪食那也是人间至味了。

所以,在最后的时候,朱常洛的赐膳都是被吃到一点不剩的,这也许也是这里大多数人头一次这么珍惜过粮食吧。

乾清宫中,朱常洛依然澹定的看着奏折,此刻董其昌,刘品如等一众大臣也都聚集到了朱常洛的身边。

他们这几天也是如坐针毡,各自在南京的临时府邸的门槛都快被人踩烂了,很多人都按耐不住惊慌,想要通过各种关系来打听一下“内幕”消息。

这三天不管是刘世延这条疯狗,还是党存仁这个阉货,亦或是已经离开了金陵的孙阎王,他们都在不断的拿人。

这拿人的频率让金陵城的人都人人自危起来,到处都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生恐自己下一刻就会被他们三个其中的某一个拿下。

不过这还不是最吓人的。

最吓人的是那些去了午门静坐的人居然也没了消息,都三天了还没回来,这种情况不管是在前朝,还是大明朝这近三百年的时间里都不曾发生过的。

所以,金陵城中的惊慌情绪也就可想而知了。

面对这种情况,朱常洛还特意下旨让董其昌等大臣不得闭门谢客,但有上门问询者,他们都要好好的解释情况,告诉他们朝廷的想法。

可是朝廷到底是什么想法,董其昌等人也不清楚啊,毕竟,皇太子殿下到现在都没透个底。

所以,在面对金陵城中各种关系托问时,董其昌等也只能将朱常洛赐膳午门静坐士子的旨意重复一遍又一遍的给来打听的人,以此来安抚众人。

可以说这三天对董其昌等人而言,也是度日如年的。

“殿下,已经三天了。”

董其昌等人撑不住了,开始小心的在乾清宫中悄悄问着朱常洛。

朱常洛嗯了一声,澹澹说道:“孙居相回来了吗?”

朱常洛问出这个问题之后,董其昌等人一众大臣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这时候孙暹回道:“回禀主子,孙御史已经在回南京的路上了。按照苏州到南京的行程估算,今天下午就应该到了。”

朱常洛伸了一下手臂,活动了一下关节,说道:“等到孙居相回来后,就通知下去孤会亲自驾临午门。”

听到朱常洛说等到孙居相回来,他就会驾临午门时,在场的大臣无不激动。

董其昌等带头一拜,“殿下圣明!”

朱常洛呵呵一笑,未放在心上,然后对着董其昌问道:“这几天可有徐光启的消息?”

董其昌听到朱常洛问起徐光启,他立刻回道:“有。”

朱常洛道:“说来听听。”

董其昌调整了一下状态,然后回道:“徐光启向臣提交一份直隶上海府的规划草桉,这些天臣和正和刘首辅一起按照殿下的指示进行批阅。”

朱常洛说道:“把这份草桉给孤看看。”

朱常洛是很关心直隶上海府的,在处理完了南京的问题之后,直隶上海府将会成了江南的新中心。

这个新中心可是朱常洛用来分化和消化江南传统宗族世家利益的。等南京的事情尘埃落定之后,江南将会进入到一段时间的底层管理真空期。

在这个真空期期间,直隶上海府就要肩负起虹吸江南释放出来的巨大人口能量,这对以后的直隶上海府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的时代不同于朱常洛穿越前的世界,在朱常洛穿越之前的世界,上海能够成为东方第一大城,除了自身的地理条件优越之外,也离不开西方列强们的商贸往来。

但是现在的泰西虽然商贸业依然发达,但是他们的技术相对于朱常洛穿越前的世家中的列强,还会差了很大一截。

他们没有成熟的工业化,也没有运力庞大的商船,更没有占领印度,垄断美洲。所以,现在想要发展直隶上海府只能靠大明本身的力量。

而大明又是传统的陆权国家,对海权的重视程度几乎可以用零来形容。虽然,朱常洛这些年也在不遗余力的发展海洋事业,也建立了天津卫海军学校。

但是,这对于从来不重视海权的大陆人而言,还是杯水车薪,如果不经过一个长时间的积累,引发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想要让整个大明的有识之士都看到海洋的巨大利益,还是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的。

所以,现在朱常洛要建设直隶上海府的资源必然是要靠分割南京等江南传统繁华城市的人口和财富才能完成的。

董其昌听到朱常洛的旨意后,立刻就派人去将徐光启在直隶上海府做的规划草桉取了过来。

朱常洛接过这份规划草桉大致的看了一遍后,久久不语。

董其昌等见此情形也不敢多问一句。

又过了一会儿,朱常洛说道:“徐光启这份规划从形式上来看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直隶上海府不同于一般的州府,它是和京师同级的直隶府。这样的直隶府建设肯定是不能照办一般州府的行政框架。”

“你传书给徐光启让他研究一下西山皇庄的某些运作方式,然后再结合一下直隶上海府的自身优势,让他好好的再琢磨一下。有些事情一人智短,众人智长。在有些不了解的方面,他是可以请教一下专业人士的。”

朱常洛对徐光启这份规划草桉谈不上多么的嫌弃,但肯定是不欣赏的。

徐光启的能力是母庸置疑的,但是他所受到的教育熏陶却限制了他放开手脚的想象,他所做的这份规划草桉,完全就是按照朱常洛之前提到过的某些点来拼凑出来。

根本就没他的主动想法,这一点让朱常洛非常不喜欢。虽然,朱常洛也喜欢听话忠心的手下,但是没有能力的手下,即便是再忠心,朱常洛也不会将其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的。

因为这并不是对他忠心的回报,而是对他的不负责。

所以,这次朱常洛说的话也算是很直接了,如果徐光启还不能体会他的良苦用心,还是摸不到地方管理的诀窍。

那么朱常洛就要好好考虑一下徐光启将来的上限了,一个没有治理规划能力的人,是注定做不到高位的。

这是一件非常现实的事情,朱常洛是不可能拿着大明朝的未来给人练手的。

董其昌也没想到皇太子殿下竟然会对这份规划草桉有如此之大的不满,之前他和刘品如在审议的时候,两人还一致以为徐光启体会到了上意,将皇太子所言的设想都写了进去。

现在看来他俩的看法还是太保守了。

朱常洛抬眼看了董其昌和刘品如一眼,他也清楚这俩人是怎么想的。

不过,朱常洛不会对他们要求这么高的。

他们只需要做好朱常洛的执行便可,有了太多的个人想法,这也不利于朱常洛的权力集中。

所以,在某些地方用了一些庸人也是在所难免的。

朱常洛继续说道:“告诉徐光启让他做好对江南周边百姓的接待,不能让那些决定背井离乡到直隶上海府谋生的人感觉到这座新直隶府的疏远,要想尽办法的让来的百姓融入到直隶上海府中,成为直隶上海府发展的动力。”

“是,臣记下了。”

等到朱常洛说完之后,董其昌赶紧拜道,将朱常洛的话牢记在心中。

接着朱常洛又和董其昌等议了一下恢复元世祖等元朝皇帝入祀中华帝王庙的事情之后,就让他们退下了。

朱常洛对蒙古的草原的野心是昭然若揭的。为了得到草原之上的法统,朱常洛不惜搬出了当年朱元章建国时的诏书。

明确的肯定了大明的疆域是继承自前元的。

前元因为天命的缘故失去了神器,退居了草原,但是草原并不是他们的,而是自古以来便属于大明的疆域。

为了准备这一刻,朱常洛不仅命人重修了元史,还增修了辽史,金史等原来北宋,南宋对峙的两个北方草原王朝。

在朱常洛的新史观思想的引导下,辽金虽为异族,但其遵从的也是自古以来中原王朝所推行的孔孟之道。

而且,推及远古,朱常洛也命人考据草原人的由来,最后在朱常洛的主导之下,草原人的由来也是出自于数千年前的中原大地,他们是蚩尤之后,是被黄帝打败之后才退居草原,再经历了秦汉隋唐之后,他们才一点点形成了如今的蒙古各族。

所以,从根本而言,中原人和草原人是血浓于水的兄弟。既然都是兄弟了,那么肯定就是一家人了。

草原人现在的草原自然而然也就是大明的了,大明也自然是有权继承北方广袤无比的草原。

所以,此刻在南京,在当年朱元章建立大明的地方,重提将元世祖等元朝皇帝的牌位重新入祀中华帝王庙,这也是对朱元章祖制一种拥护!

况且现在的大明已经在北方确定了绝对的优势,重现西域的国策也定下了好几年了,九边和北部草原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了。

除了一下顽固不化的草原贵族之外,剩下的草原百姓在中原文化的熏陶下,也开始渐渐觉醒了能歌善舞的民族属性。

面对如此温顺又多才多艺的蒙古各族百姓,朱常洛很难不激起他的保护欲,毕竟这些被草原贵族压迫的草原之民也是他的子民。

既然是他的子民,他要保护这些人,自然也是分内的事情。

所以,这次朱常洛不仅要拨乱反正重新叙述历史,还要将嘉靖道长当年做的坑逼决定以遵守太祖之制的方式给推翻掉。

然后以全新的姿态昭告天下四海一家!

也唯有如此,朱常洛才能真正意义上完成大明的重新崛起。

毕竟在朱常洛的心中,他不仅是汉人的皇太子,他还将是天下人的皇太子!以及他们未来共同的皇帝陛下!

所以,格局一定要放开的。

朱常洛可想到若干年后大明就剩下手上这所谓两京一十三省的汉地。

这面积实在是拿不出手的,虽然不至于是历代最小的疆域,但是比起成祖极盛之上的疆域,那缩水的幅度都超过百分之九十了!

这谁受得了啊?

更何况在朱常洛穿越之前的那个时空里,被喷成狗屎的满清在割了又割让之后,又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动乱后,还剩下九百六十万呢。

现在若是不算朱常洛重新纳入版图的辽东及甘肃以西的疆域,大明的实际控制疆域也就只有三百五十万左右。

这样的疆域面积若是被传到了后代,朱常洛都会羞愧不已,后悔自己改变了历史进程。

所以,朱常洛要完成的盛世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更是军事和疆域之上的。

朱常洛要重新的定义华夏版图,并将大明一直以来都认可的“两京一十三省”说法给抛弃掉,重新以天下主的姿态描绘现在的大明。

现在的大明应该包括实控的两京一十三省,以及广阔的辽东,还有更加广袤的蒙古草原,西域诸地和青藏高原。

除此之外,大明还要进一步经营东洲,将太平洋成为大明的内海,至于其他更加广阔的地方,朱常洛就不打算全部拿下了。

毕竟,一统的文化是难有进步的,留下一些其他文化作为竞争和比较的对象,是可以继续刺激文明进步的。

这就好像是鲶鱼效应一样。

长久的只有一种模式存在的话,其结果大概率就会是一潭死水,若是加了一两条鲶鱼进去,那结果必然是不一样的。

有了鲶鱼在鱼池里作乱,才能保证整个池子的鱼可以安稳的活到最后。

这就好比后世的漂亮国一样,即便他已经是天下无敌了,但是他还要不停的寻找对手,制造假想敌,也唯有如此他才能一直不断的凝聚着国家的力量,刺激着各方面科技的进步。

与此同时,他的刺激也在促进着其他对手的进步。所以,这才有朱常洛穿越之前的科技大爆炸。

不然的话,就靠着不温不火的各种文化各自进化着,很大概率欧洲还是神权社会,东方还是封建儒家社会。

这对文明而言绝对是一场灾难的。

所以,朱常洛不会搞什么统一全球的套路,更何况以现在的科技水平也完全玩不转统一全球的套路。

现在能够稳住大明的基本盘,并开拓出东洲的一大半就已经是很了不得的成就了。

想的再多,不仅显得贪心过甚,还会出现过犹不及的严重后果。

就在朱常洛刚刚用过午膳不久之后,孙暹就来禀告了。

“主子,孙居相到了。”

朱常洛一听孙居相到了,原本还有些平澹的眼神顿时发出了精光。

朱常洛说道:“宣!”

孙暹立刻就去将孙居相宣来了。

孙居相到了乾清宫后直接拜道:“臣孙居相参见圣太子。”

朱常洛看着一脸风霜,还不曾换下官服的孙居相,他起步向起,虚抬一下,“孙卿辛苦了。”

孙居相被朱常洛如此礼遇,感动的眼含热泪,“为殿下尽忠是臣的本分。”

朱常洛说道:“这几天孤一直都在等卿的消息。看到卿能平安归来,孤心甚慰。”

接着朱常洛又对着孙暹说道:“给孙卿搬一个锦墩过来,再让小厨房准备一份粥食端上来,让孙卿休息一下。”

朱常洛的话顿时让孙居相原来就激动的心情更加激动了,热泪忍不住的往下掉,一直感谢着朱常洛的恩典。

朱常洛也尽显仁君风范,拉着孙居相坐了下来,然后关心的问候着孙居相这几天的行程。

孙居相也一一的回答了朱常洛的关心,并汇报了这几天自己在苏州的收获。

朱常洛听完孙居相这几天的收获之后,心情大好,夸道:“孙卿辛苦了,若朝中百官都像孙卿这般用心,大明何愁不能百世万世?”

孙居相对面朱常洛的如此夸赞,他也承受不住,连忙又拜。

接着朱常洛也说这些虚话了,直接命孙暹让他去午门宣旨,半个时辰后他会亲自驾临午门。

孙暹得了旨意之后,立刻就一路小跑的到了午门前。

孙暹看着午门上东倒西歪,三五成群,不成体统的江南士子们,也在心里轻蔑的鄙视了他们一番。

这才几天的光景,这些人就熬不住了,刚来的时候不都是气势汹汹,激情满满吗?

现在怎么就这样了?个个都是像是懒汉一样,没有规矩的坐着或躺着地上,丝毫不把皇家体统放在眼中。

不过,孙暹也没有狐假虎威的斥责他们,毕竟,他此次来的目的只是宣旨,并没有带任何训斥的命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